白玉堂前野水滨,何曾荣悴异精神。
当于香色外观韵,可怪冰霜里有春。
天下无花堪伯仲,江南惟尔不风尘。
欲将素王相推戴,老向山中作素臣。

【注释】

白玉堂:即玉堂殿,皇帝的寝宫。野水滨:水边荒野之地。何曾荣悴(cuì):不曾有过荣枯变化。精神:比喻人的品德、操守。当于香色外观韵:应当从香气与色彩来欣赏它的韵味。可怪冰霜里有春:令人觉得在寒冷的冰霜里也有着春天的气息。天下无花堪伯仲(bózhònɡ):世上没有可以与它相匹敌的花朵。江南惟尔不风尘(fēncǐn):只有你才不受世俗尘埃的污染。素王相推戴:推举你为“白素王”。素王:《旧唐书》记载,武则天曾封李淳风等四人为“四子”,并称他们为“素王”。老向山中作素臣:年老的时候仍归隐于山林之中,做一个纯朴的百姓。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的七律。全诗以“咏梅”为主调,借咏梅抒发自己志行高洁,不慕权贵而归隐山林的情怀。首联写梅花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的精神品质,颔联写诗人赞赏梅花的清香和美丽,颈联赞颂梅花傲雪凌霜的品格,尾联自喻愿作梅花之友,归隐山林。

诗的前两联是咏梅,中间两联则转入议论。前两联主要写梅花,突出梅花的清香、美丽的品性,后两联则着重写梅花的高洁品格。

诗的起句“白玉堂前野水滨”,点出咏梅地点,同时写出了梅花生长环境的幽静与清雅。“何曾荣悴异精神”,表明梅花不因外界环境的变迁而有所改变,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精神风采。“荣悴”,指草木荣枯;“异精神”,“异”,不同;“精神”,这里指梅花不因外界环境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美好品质。两句诗一问一答,语气连贯,表现了梅花不畏风霜、不屈不挠的高尚品格。

颔联是作者对梅花更具体的描写。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应当从香气和色彩来欣赏它的韵味。”梅花的香气扑鼻,颜色洁白,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同时梅花的芬芳沁人心脾,使人忘却世俗的烦恼。“可怪”一词,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叹之情。因为世人很少能看到在严寒中也能散发出浓郁香气的植物,因此,在冬天看到梅花绽放,就感到十分惊奇。这里的“可怪”二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而且表现出他对梅花不畏严冬、傲视群芳的敬佩之情。

颈联是诗人进一步赞颂梅花的品格。“天下无花堪伯仲”,意思是说,世上没有其他花能与梅花相比肩的。“江南惟尔不风尘”,意思是说,只有你在江南才能不受世俗的污染。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只有你是真正高雅纯洁的,才能在世俗中保持本色不被污染。这句诗中的“惟尔”是独有之意,表示梅花是世间独一无二的珍品。

尾联是诗人表达自己的志向。“欲将素王相推戴”,意思是说,我希望你能被推举为“白素王”。唐代诗人李淳风等人曾被封为“四子”,并称他们为“素王”。“素王相推戴”,就是推举他们为王者的意思。“老向山中作素臣”,意思是说,我愿意像古代隐居山中的隐者一样,归隐山林,过一种清贫的生活,做一个纯朴的百姓。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希望你能被推举为王者,我愿意像古代隐居山中的隐者一样,归隐山林,过一种清贫的生活,做一个纯朴的百姓。

这首诗是一首咏梅诗。诗人通过咏梅来表达自己志行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梅花的优美外形和独特气质,赞美了梅花不惧严寒、傲骨铮铮的崇高品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