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锄晓雨有馀地,应接东风无暇时。
注释:早晨的田野耕锄得非常充分,正逢好天气,没有时间休息。
赏析:这首诗是写农民春耕时的情景。首联写农事之忙,“耕锄”指耕作,“馀地”即多余的土地。“应接东风”指迎着和煦的春风播种。“暇时”犹闲暇之时。诗人抓住了农民春耕时的一个片断,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图画。
耕锄晓雨有馀地,应接东风无暇时。
注释:早晨的田野耕锄得非常充分,正逢好天气,没有时间休息。
赏析:这首诗是写农民春耕时的情景。首联写农事之忙,“耕锄”指耕作,“馀地”即多余的土地。“应接东风”指迎着和煦的春风播种。“暇时”犹闲暇之时。诗人抓住了农民春耕时的一个片断,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图画。
【解析】 题干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这是考查诗歌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等。解答此题时,要首先理解诗意,然后结合重点词句作答,最后结合题目要求作答。 “茶灶”,即煮茶的地方。仙人足戏剧,盘石留涡房:仙人的足迹在戏台上留下了痕迹,盘绕的石头上留下了漩涡。紫阳此来游,与客煮茗尝:我来到这里
会仙岩 青山解随人,远近互相对。 寒潭入陵谷,龙去知何处。 历历沙上石,群仙昔来会。 日暮一童归,横吹卧牛背。 注释: 1. 青山解随人,远近互相对。 - 青山:指的是山,青山可以指代山的景色或自然景观。 - 解随人:可以理解为青山随着人的移动而移动,形容山景随人变化。 - 远近互相对:远近相互呼应,表示山与山之间相隔不远却彼此相对。 2. 寒潭入陵谷,龙去知何处。 - 寒潭:寒冷的水潭
注释: 百尺台矶瞰碧流,紫阳仙子几经秋。 紫阳仙子指仙女,这里借指钓鱼的美人。百尺台矶俯瞰着清澈的流水,美丽的仙女已经过了几个秋天了。 游鱼何事偏深逝,不道人间有直钩。 游鱼为什么偏偏要深逝呢?不知道人间有直钩。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钓矶》。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丽的仙女正在垂钓的情景,通过对她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通过对比,揭示了世间的虚伪和功利。
【注释】 1. 仙机岩: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此处指代仙人所居的山。 2. 天孙:神话传说中的神女名。 3. 谪落人世间:被贬到人间。 4. 云霞入组织:用云彩和彩霞编织成布匹或绸缎。 5. 机杼空留山:织布机和梭子留在山上。 6. 朅来巧相逢:偶然巧遇。 7. 遗我锦绣端:把锦绣赠给我。 8. 大布衣:宽大的棉袄。 9. 御岁寒:抵御寒风。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赠大布裘》
梅仙山 梅仙山,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是一处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梅仙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山上奇石嶙峋,古木参天,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吴门变姓名,后来谁更识先生。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梅仙山深深的情感。诗人以“已”字起兴,描绘了梅仙山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沧桑巨变。如今,虽然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但仍然有许多人知道这个地方。而诗人自己
诗句释义:九曲溪边,有座玉女峰,每年独自倚靠着飘落的花瓣风。为何不驾青鸾去,伫立在空山皓月中。 译文:九曲溪畔,屹立着一座美丽的玉女峰,它每年都会独自依靠着飘落的花瓣享受风的轻抚。然而,它却为何不乘坐青鸾飞往远方?而是选择在空寂的山峰上,静静地仰望那皎洁的明月。 赏析: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理解与感悟。首句“九曲溪边玉女峰”
仙掌峰 铜盘捧露几何年,渭水秋风泪泫然。 已向山中闲袖手,为谁半壁更擎天。 注释: 仙掌峰:即华山主峰,海拔2154.9米,因峰顶形如一只巨掌而得名,又称莲花峰。 铜盘捧露:比喻华山险峻的山峰仿佛是铜盘一般,而山上的泉水如同露水一般,晶莹剔透、珍贵无价。 渭水秋风泪泫然:渭水指的是黄河支流泾河,秋风则是指秋天,泪水则是对华山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已向山中闲袖手:表示我已经厌倦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
仙船岩 仙船静卧水中央,万仞高耸入云端。 木石不分界限处,风雨侵袭显坚韧。 担心洪水冲毁时,停舟避居岩洞间。 胜过深山藏古迹,力量强大莫浪费。 奈何苦海难渡过,手捧慈航忍悲伤。 我欲探寻灵源地,乘槎探问牛斗宫
【赏析】 此诗以玄之又玄的笔触描绘了伏羲洞的奇观。首联“一水之玄去复归,众峰向背俨相持”,描绘了伏羲洞内水流的循环往复和山峰间的相互对峙,形象地展示了伏羲洞的神秘莫测。颔联“天荒地老无从问,鬼刻神劖未解奇”,表达了对伏羲洞深不可测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其令人费解的神奇之处。颈联“丹嶂漫留仙幻迹,白云仍似太初时”,进一步描绘了伏羲洞的美景,使其仿佛仙境一般迷人。尾联“欲穷画底羲皇意
诗句原文: 天留仲子继孤竹,谁向西山饭伯夷。 注释解释: - 天留仲子继孤竹:这里的“天留”可能指的是天命或者天意,意味着文天祥(文山)被留下接替了伯夷的孤竹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仲子”是对文天祥的尊称,而“孤竹”则是指古代的一个诸侯国,此处暗指文天祥接替的是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国家领袖之位。 - 谁向西山饭伯夷:这句中的“西山”很可能指的是伯夷的最终隐居地,即周朝末年伯夷饿死于首阳山的地方
【注释】 ①平畴:平坦的原野。②耘(yùn)丁:耕田的人。③奉:敬奉、侍奉。④东南:指东南方,这里指东南方向。⑤磷火:磷火是磷的燃烧现象,发光时有红、黄、绿等色彩,故称。⑥青:青色,这里指磷火发青光。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随文总管到江南某处游览的情景。诗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全篇结构严谨而又浑然一体,意境优美,富有情趣。 首联“满眼平畴草自春,乌鸦无数是耘丁”,写眼前景色
诗句原文: 夹道红旗驻马蹄,乡人将喜又将疑。 天留中子继孤竹,谁向西山饭伯夷。 译文: 在夹道两旁,红旗飘扬,如同战马般驻足。乡亲们心中欢喜又疑虑,期待又忐忑。上天似乎有意留下一个英明的继承人来继承这孤竹国,但又有谁能像伯夷那样,隐居在西山上,享受简朴的生活呢? 注释: - 夹道:指道路两旁。 - 红旗:古代军队行进时,会以红旗作为标志。 - 驻:停留,此处指停下。 - 马蹄
诗句 1. 雨秀风明,烟柔雾滑,魏家初试娇紫。 - 描绘了牡丹在雨后被风吹拂和柔和的云雾包围的美丽景象,"魏家"指代的是牡丹的种植者或其家族。"初试娇紫"则表明这是第一次尝试以紫色来表现牡丹的美。 2. 翠羽低云,檀心晕粉,独冠洛京新谱。 - 描述了牡丹的颜色和形态,用"翠羽"比喻牡丹叶子的色彩,而"檀心"则形容花瓣中心的粉色
烛影摇红 月下牡丹 院落黄昏,残霞收尽廉纤雨。天香富贵洛阳城,巧费春工作。自笑平生吟苦。写不尽、此花风度。玉堂银烛,翠幄画阑,万红争妒。那更深宵,寒光幻出清都府。嫦娥跨影下人间,来按红鸾舞。连夜杯行休驻。生怕化、彩云飞去。酒阑人静,月淡尘清,晓风轻露。 诗词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在月光照耀下的牡丹花。全词以牡丹为景,以牡丹之“风度”为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牡丹的高贵和美丽。 “烛影摇红”一词
长相思慢 客中景定壬戌秋 雾隔平林,风欺败褐,十分秋满黄华。 荒庭人静,声惨寒蛩,惊回羁思如麻。 庾信多愁,有中宵清梦,迢递还家。 楚水绕天涯。 黯销魂、几度栖鸦。 对绿橘黄橙,故园在念,怅望归路犹赊。 此情吟不尽,被西风、吹入胡笳。 目极黄云,飞渡处、临流自嗟。 又斜阳,征鸿影断,夜来空信灯花。 注释: 1. 平林:茂密的树林。 2. 黄华:菊花。 3. 荒庭:荒凉的庭院。 4. 清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