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潇洒似江村,花草侵阶水映门。
元亮结庐山挂眼,孔融好客酒盈尊。
肯教轩冕移心志,未厌林泉入梦魂。
我亦平生倦游客,一廛无处问东屯。
志隐轩
家居潇洒似江村,花草侵阶水映门。
元亮结庐山挂眼,孔融好客酒盈尊。
肯教轩冕移心志,未厌林泉入梦魂。
我亦平生倦游客,一廛无处问东屯。
【注释】
志隐轩:诗人自号志隐轩。
家居:家中,居所。
潇洒:超脱、洒脱。
似江村:像乡村一样。
花草:指庭园中栽种的花草。
侵阶:蔓延到台阶上。
水映门:门前水波粼粼。
元亮:晋代文人陶渊明字。
结庐山:隐居在庐山。
挂眼:指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孔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好客:喜欢招待客人。
轩冕:古代卿大夫的帽子,借指高官显爵或显贵身份。
肯教:难道不让人。
轩冕移心志:难道不让人改变心思。
林泉:山林泉水。
入梦魂:进入梦境,形容十分惬意。
倦游:厌倦了出游,指厌倦官场生活。
东屯:指家乡。
赏析:
《志隐轩》是一首七绝诗。诗人以“志”为题,表达了自己归隐田园的志趣与追求。全诗四句,每句都紧扣“志”字展开,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的志趣。
前两句“家居潇洒似江村,花草侵阶水映门”,描述了诗人居住的家居环境以及庭院中的花草。“家居”二字直接点明了主题,表现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潇洒”一词则描绘了诗人生活的闲适、洒脱,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般的宁静美好之地。“花草”与“水映门”相呼应,进一步衬托出诗人生活环境的优美和谐。
中间两句“元亮结庐山挂眼,孔融好客酒盈尊”,通过引用陶渊明和孔融两位历史人物来突出自己归隐的决心与追求。“结庐山”指的是隐居在庐山,而“挂眼”则是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高度向往。“孔融好客”则体现了诗人性格中的豪爽、热情,愿意结交天下朋友,享受饮酒作乐的乐趣。
后两句“肯教轩冕移心志,未厌林泉入梦魂”。诗人表达了自己不愿意放弃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即使身居高位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心志,而是将林泉之趣带入梦境之中,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执着,也体现了他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思考。
末两句“我亦平生倦游客,一廛无处问东屯”则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与感慨。诗人说自己一直是一个厌倦了漂泊流浪之人,对于繁华世界已经失去了兴趣,现在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可以安心地在这里度过余生。这里的“东屯”可以理解为诗人心中的故乡或者理想之地,也是他最终归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