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剪隋乱,英武如神明。
惜哉绝世主,所学竟非成。
赏忠乐谏争,廷辱疑臣卿。
蕴古未为过,亟死遭严刑。
汉主六七作,文帝臻隆平。
恭俭出天性,懿德久逾真。
二君屹相望,允称汉唐英。
功业在青史,班班如日星。
【注释】
读史四首 其二:读史书。
太宗剪隋乱:指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平定了北方的“李密之乱”,消灭了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
英武如神明:形容唐太宗英明威武,有如神明一般。
惜哉绝世主:可惜啊,这样的皇帝是空前绝后的。
所学竟非成:他学习的东西最终没有成功。
赏忠乐谏争:喜欢奖赏忠诚的人,乐于听取进谏。
廷辱疑臣卿:朝廷上受到侮辱,怀疑自己作为臣子的忠诚。
蕴古未为过:蕴藏的古代智慧和经验并不过多。
亟死遭严刑:急于求死却遭到重刑。
汉主六七作:汉朝皇帝换了六七个。
文帝臻隆平:汉朝的文帝时期天下太平。
恭俭出天性:恭敬节俭出于天性。
懿德久逾真:美德深厚而持久不衰。
二君屹相望:两位君王并立,如同两山对峙。
允称汉唐英:确实可以与汉代和唐代的英明君主相比。
功业在青史,班班如日星:功业记录在青史上,像日月一样照耀。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通过颂扬唐太宗李世民的功德来抒发诗人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以及希望统治者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以保国泰民安的美好心愿。全诗通过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及历史观念。
诗的前两联赞颂唐太宗李世民的功绩和品德,认为其具有非凡的才能和智慧,是一位杰出的帝王。第三联开始转入对唐太宗的批评,认为他在位期间,由于骄傲自大,导致政治腐败,最终落得身死国亡的下场。第四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统治者能够借鉴历史经验,避免重蹈覆辙。最后两联再次赞美唐太宗,认为他的功业和道德品质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与历史上的英雄豪杰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