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从秋雁出天都,飒飒西风两岸芦。
堂邑片帆潮外落,博平斗酒水中沽。
当时万里劳归梦,此夕空山笑故吾。
莫惜高歌酬节序,桂香月色去年无。

丙辰中秋晴景忆旧游

【注释】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指八月十五日。霁(jì):雨雪止,天放晴。堂邑:县名,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博平:县名,在今山东聊城县西南。斗酒:大酒杯。故吾:故乡。酬节序:赏月饮酒。桂香月色去年无:意思是去年的桂花香和月亮一样美好。

【译文】:

想起随秋雁飞出天都,两岸芦花迎风飒飒作响。堂邑县的帆船在潮外飘落,博平县的斗酒在水里斟着。当时万里奔波劳归梦寐,今夜空山笑语与故乡亲。莫惜高歌酬答这良辰美景,去年此时桂花开满院中香。

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诗。诗人以“中秋”为题,追怀往事,感慨良多。全诗写意,但用典贴切而自然,不露痕迹。

“忆从秋雁出天都”,点明地点是“天都”。秋天,天气晴朗,天空万里无云。“从”,跟从,随从;“天都”,即北京城。“秋雁”,指秋天南飞的大雁;“天都”,“天之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这里借指京城长安。“飒飒西风两岸芦”,秋风劲吹,两岸芦花瑟瑟作响。“飒飒”,形容风声;“西风”,指南风。芦花,即芦苇的花絮。“两岸”,指黄河的北岸、中流、南岸。“芦”,通“鹭”(一种水鸟),“鹭”在这里是泛指芦苇之类水草。“飒飒西风”是秋风萧瑟,阵阵吹过,两岸芦花随风摇曳,发出瑟瑟声响。“飒飒”,形容声音;“西风”,“西北之风”;“两岸”,“北岸、中流、南岸”等,都是泛指。“飒飒西风两岸芦”,是说秋风劲吹,两岸芦花瑟瑟作响,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堂邑片帆潮外落”,堂邑县的船帆随潮水漂向远方。“堂邑”,唐时地名,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潮外”,即潮水退去的地方。“片帆”,一片船帆;“落”,漂到岸边。“博平斗酒水中沽”,“博平”,古县名,在今山东聊城县西南;“斗酒”,一斗好酒;“水中沽”,在水中卖酒。“斗酒”,一斗好酒;“水中沽”,在水中卖酒。这句的意思是说,博平县的船帆随潮水漂到岸边,船上的酒也在河水中出售了。这里的“斗酒”指的是大杯酒,而非一斗酒。“当时万里劳归梦,此夕空山笑故吾”,“万里”,指千里之外;“劳归梦”,即劳苦归家后所做的梦;“空山”,山中没有人居住;“笑故吾”,笑自己当年离开故乡时的愚拙。这句的意思是说,当初离家万里远行,归来做了个劳苦的噩梦。“此夕空山笑故吾”,意思是说,今夜在这寂静的山中,却可以嘲笑自己当年的愚拙了。

“莫惜高歌酬节序,桂香月色去年无。”诗人以豪情满怀地唱道:“莫惜高歌酬节序,桂香月色去年无。”这里的“高歌”是指唱歌;“酬节序”,是说唱歌来庆祝节日;“桂香月色去年无”,意思是说去年这个时候没有桂花飘香,也没有明月当空。“莫惜”即不要吝惜;“高歌”,即大声歌唱。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吝惜自己的歌声来庆祝这美好的节日,因为去年这个时候没有桂花飘香,也没有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大地。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吝惜自己的歌声来庆祝这美好的节日,因为去年这个时候没有桂花飘香,也没有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大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