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侵阶草映扉,先生危坐了朝晖。
官清颇讶休文瘦,义胜方知子夏肥。
且可一樽持郭索,何须万里叹伊威。
芝山爽气年年好,未觉徽之拄笏非。
【注释】
次苑:即次园,晋代庾亮在武昌所建之别墅。知事:指知事官。秋日怀故园韵:秋日思念故园的诗。其一:第一首。侵阶:覆盖台阶。草映扉:草丛掩映着门扉。了朝晖:指天刚破晓时。休文:《世说新语》载,东晋庾亮为征西大将军,镇武昌,终日饮酒赋诗,不问政事。庾翼劝他不应如此,庾亮曰:“诸人以我德薄,乃言不及古人,何敢自谓不及!”后遂用“休文”称那些不问世事、纵情酒色的隐士。义胜方知子夏肥:意谓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知道真正的道理是否胜过书本上的理论(子夏是孔子的学生)。郭索:古时的一种乐器。一樽:指一杯美酒。郭索持郭索:手持乐器而唱歌。徽之拄笏:典出《晋书·王羲之传》,晋武帝曾让王徽之与郗超等人一起游山,王徽之以拄杖为信号,使郗超等人依次到山中游玩。后用以形容隐居生活。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武昌任上时所作,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园之情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新幽雅,富有诗意。
首句写景。红叶飘落于台阶之上,碧草掩映于门扉之内,一派秋日景色。次句写人。面对这美丽的景色,先生(指作者自指)却端坐在书桌旁,沉浸在读书吟诗之中。第三句写自己对隐居的渴望。由于清高廉洁的政治地位,人们往往认为像谢安这样的贤能之士应当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因此当谢万问他为何不隐居山林时,谢安反问道:“你有什么资格问我?”第四句写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知道真正的道理是否胜过书本上的理论,因此主张“义胜方知子夏肥”。第五句写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渴望。他希望能像王徽之那样,在山中悠然自得地饮酒吟诗。第六句写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过上隐居生活,摆脱世俗的纷扰,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最后两句写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他希望永远保持着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不要因为外界的诱惑而动摇自己的信念。
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绘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追求。它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的苦闷心情,又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它也是一首充满诗意的田园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新幽雅,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