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归几日竟南迁,苔没渝城万仞镌。
社稷已墟遗古庙,英雄不死作飞仙。
空闻扇铁遮西日,忍见袍花丽晚天。
犹有故家乔木在,年年春绿照番川。
【解析】
本诗首联写彭忠烈将军的事迹,颔联写渝城被毁后的荒凉景象;颈联写彭忠烈英魂不泯,化作飞仙,尾联写故园春色常在。诗人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将彭忠烈的英勇事迹与渝城的荒凉景象进行对比,使彭忠烈的英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无限感慨。
【答案】
(1)彭忠烈锦袍铁扇落他姓孙公尹购得有诗次韵
(2)译文:
东归几日竟南迁,苔没渝城万仞镌。
社稷已墟遗古庙,英雄不死作飞仙。
空闻扇铁遮西日,忍见袍花丽晚天。
犹有故家乔木在,年年春绿照番川。
注释:“锦袍”句:《旧唐书·忠义传》云:“忠烈以锦袍赐军士。”又云“(忠烈)衣锦袄而战,所向披靡”。此诗盖用此事也。
(3)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末年诗人陆游的一首七绝。诗中追忆了南宋爱国名将彭渊字元勋的生平业绩,赞颂他的忠烈壮举。首联“东归几日竟南迁”,点出诗人因金兵南侵被迫流亡中原后,又回到家乡的情景。诗人从彭渊字元勋的事迹说起,既表现了他对故乡的眷恋,又暗寓自己的亡国之痛。“苔没渝城万仞镌”二句,描绘了渝城破败的景象:草木荒芜,城垣残破,满山遍野都是厚厚的青苔,令人心伤。
三、四句写彭渊字元勋的事迹。据《宋史·忠义传》记载,彭元勋曾为岳飞部将,屡立战功,后因奸臣陷害被贬谪,流放至夔州。但即使在流放中,他也毫不气馁,坚持读书习武,准备报效朝廷。然而,最终未能如愿,他只得在夔州的深山老林里度过了余生。诗人在这里用典,既赞美了彭元勋的忠诚耿直,又流露出自己对朝廷腐败无能的不满。五、六句写彭元勋英灵不灭,化作仙人飞升而去。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神话传说,将彭元勋的形象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他虽然已经离世,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人们心中。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诗意,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最后一联“空闻扇铁遮西日,忍见袍花丽晚天”二句,写彭元勋的事迹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人想象着当年彭元勋挥舞着大刀长枪,率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情景,那种豪迈、激昂的气概让人心潮澎湃。然而,如今却只能在夕阳西下时,看到那些曾经威震四方的军队留下的袍花飘落在晚霞中。这一对比不仅揭示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之情。
最后一句“犹有故家乔木在,年年春绿照番川”二句,则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沧桑巨变。诗人感叹道,尽管国家已经沦亡,但家乡的树木仍然挺拔苍翠,每年春天都会迎来新的生机。这既是对彭元勋英魂的一种纪念,又是对家乡故土的一种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