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宫置酒君王归,酒酣思惨风云飞。
儿童环台和击筑,父老满坐同沾衣。
一歌丰沛白日动,再歌淮楚长波涌。
龙髯气拂半空寒,虎士心驰四方勇。
河山萧瑟长陵荒,野中怒响犹飞扬。
高台未倾风未息,故乡之恨那有极。
沛宫置酒君王归,酒酣思惨风云飞。
儿童环台和击筑,父老满坐同沾衣。
一歌丰沛白日动,再歌淮楚长波涌。
龙髯气拂半空寒,虎士心驰四方勇。
河山萧瑟长陵荒,野中怒响犹飞扬。
高台未倾风未息,故乡之恨那有极。
译文:
沛宫里摆放美酒君王归来,酒醉后想起那些往事心如刀割,风云变幻如同哀伤的歌声回荡。
孩子们围绕着高台敲打着筑,年长的人们满座都流泪沾湿了衣襟。
第一首歌曲唱的是沛宫的丰沛,第二首是淮水楚国的波澜壮阔。
龙须飘飘,仿佛能拂过半空中的寒意,老虎般的战士心中充满对远方的渴望与勇敢。
河山萧瑟,长陵荒废,野地里的悲愤之声仍旧在呼啸。
高台还未倾倒,风也未停息,故乡的思念之情又何曾能够止息?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寓成都时期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徐州沛宫的盛况以及人民在战乱中的艰苦生活,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诗的开头“沛宫置酒君王归,酒酣思惨风云飞。” 描述了沛宫宴会上的情景,君王归来,宴席上的气氛热烈而欢畅。然而,随着宴会的进行,诗人的心情却变得忧郁起来。他想到了过去的战争,那些英勇的将士们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宁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而如今国家却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这种反差让诗人感到十分痛心。
“儿童环台和击筑,父老满坐同沾衣。” 诗人继续描绘了宴会上的场景。孩子们欢快地围着高台敲打着筑,而年长的人们则满座都流泪沾湿了衣襟。这一画面充满了生动感,让人感受到了宴会上的欢乐气氛。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战乱的厌恶。
“一歌丰沛白日动,再歌淮楚长波涌。”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宴会上的热闹场面。诗人用“白日动”来形容歌声的响亮程度,用“长波涌”来形容歌声的起伏变化。这种描绘手法使得宴会的气氛更加热烈。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痛苦的感受。
“龙髯气拂半空寒,虎士心驰四方勇。” 这两句诗则通过比喻的方式表现了士兵们的勇气和决心。诗人形容他们的气势如同龙髯一样凛冽、威严,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心中的勇敢和坚定。这种描绘手法既突出了士兵们的英雄形象,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赞赏和敬仰。
“高台未倾风未息,故乡之恨那有极?” 这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家乡的深深怀念和遗憾。虽然高台尚未倒塌、风尚未停止,但故乡的痛苦却已经无法消除。这句结尾巧妙地将前面的描写与自己的感情结合起来,使得整首诗更加深刻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