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耄犹知发出狂,卧嗔恶少强移床。
丈夫死义无悲泪,市上傍观为两行。
【注释】
九月十日,指重阳节。病顋犹知,指九十岁高龄的老人仍知道出去游玩。出城,外出郊游。
卧嗔,躺着生气。移床,移动床铺。
丈夫死义,男子汉大丈夫为国事而死,是光荣的。无悲泪,不悲伤。
市上傍观,在市集上观看别人的活动。为两行,站成两排。
【赏析】
《九日登高》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写诗人在九日这天登高远望,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老当益壮、壮志未酬之情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全诗写得平实自然,不加藻饰,句句是真情流露,字字是肺腑之言,读来令人心有戚戚焉。
首联“病耄犹知发出狂,卧嗔恶少强移床。”大意是说:虽然已是九十岁的高龄,但我仍然像年轻人一样不知疲倦,喜欢出门游玩,躺在床上也不肯休息。
颔联“丈夫死义无悲泪,市上傍观为两行。”大意是说:一个堂堂正正的大丈夫,如果为了道义而牺牲,那是值得赞扬的,用不着悲哀。在市场旁边的人,围观的人,就像站成了两排一样,都在默默无声地表示对他的崇敬。
尾联“市上傍观为两行”一句,是全诗的高潮,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意思是说:那些旁观者,他们虽然没有说话,但他们那默不作声的样子,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地表达了他们的敬佩与敬仰之情。
这首诗通过赞美英雄烈士的崇高精神,表达了作者自己虽年迈但壮志不已的思想感情。诗中用“卧嗔恶少强移床”,形象地写出了英雄烈士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的刚毅性格,表现了一个英雄烈士面对邪恶势力决不妥协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是王之涣于开元十四年(726)九月九日重阳节所作。当时,他年届九旬,尚健在世,因而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
这首诗以议论起,叙事结,中间插入记游的描写。全诗一气呵成,结构严谨,章法自然。诗中既描绘了壮丽的秋色和热烈的盛况,又刻画了人们喜悦的心情;既歌颂了英雄烈士,又表现出作者的豪放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