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人间已饱谙,一身犹自客天南。
行非杨秉三无惑,性似嵇康七不堪。
俗学为名多外饰,圣人养德贵中含。
有时静坐深思省,三十年前总是惭。

【注释】

戊子:指农历戊子年,即元代至元二十年。

杨秉:字武烈,东汉人,以清廉著称。

嵇康:字长民,三国魏人,才高而性傲,不为世俗所屈。

养德:修养自己的德行。

中含:内心蕴藏着。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至元二十年重游故居时有感而作。诗人回忆往昔,抒发感慨,对名利、荣辱和生死等人生问题作了深刻的思考。

“万事人间已饱谙”,意思是世间的一切我已都了解透彻了。“已”字在这里表示时间上已经过去,与下句的“犹”相应。

“一身犹自客天南”,意思是我仍然像客人一样漂泊不定,身在天涯海角。“天南”指南方,这里借指故乡。“犹”字表明这种漂泊的状态还没有结束。

“行非杨秉三无惑”,意思是我的行踪不是杨秉那样的清廉之士,不会为外物所迷惑。“三无”是指杨秉不贪财、不畏权、不信邪。

“性似嵇康七不堪”,“七不堪”语出《晋书·嵇康传》。原文是:“嵇康好鼓琴,旧尝锻铁于库侧,每炼当废,运斤(锤)破之。曰:‘此铁非凡铁也,必非常人所能堪。’”这里借用来形容自己的性格。“七不堪”是形容性格古怪不合群,多愁善感,刚直不阿等特征。“性似”两字表明诗人的这些性格特征。

“俗学为名多外饰”,意思是世俗之人追求名利,往往只是表面的装饰和虚华的东西。“俗学”指的是世俗的学问。“多外饰”指过分讲究外表的形式和修饰。

“圣人养德贵中含”,意思是圣人修养自己的品德在于内心的蕴涵和积累。“养德”指的是修养自己的品德。“贵中含”强调的是内心蕴涵的重要性。

“有时静坐深思省”,意思是有时候我静坐冥想,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合乎道义。“深思省”是说仔细地思考和反省。

“三十年前总是惭”,意思是三十年前,我总是感到惭愧。“总是惭”表明诗人对于过往行为的后悔和羞愧之情。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反思,表达了他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和内心的纠结,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思考。诗人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和哲理,使读者能够体会到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