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侯照乘珠,卞氏连城玉。
此物岂易得,君家贮满屋。
平生积德深,天锡以多福。
熊罴入梦频,不待封人祝。
长者已雄伟,幼者更清淑。
指日看骞腾,谁为犀角秃。
愿君剩买书,学语便教读。
斯文久不振,六经要再续。
人生宇宙间,百岁一瞬速。
美恶暂时休,何者为荣辱。
且引昔宁馨,绕院种松菊。
陶潜归去来,有子万事足。
庆王鼎玉生子
魏侯照乘珠,卞氏连城玉。
此物岂易得,君家贮满屋。
译文:
庆祝王家的子孙,如同明珠和美玉般珍贵。
这样的宝物,岂能轻易得到?
君家储藏的珍宝,满满当当。
赏析:
这是一首祝贺诗。首句“庆王鼎玉生子”,直接点明了主题,即祝贺王家的子孙诞生。接着,诗人以“魏侯照乘珠,卞氏连城玉”为喻,赞美了王家的后代如同明珠、美玉一般珍贵。这里的“魏侯”、“卞氏”都是古代的贵族姓氏,象征着高贵和荣耀。而“照乘珠”和“连城玉”则进一步强调了王家后代的珍贵与荣耀。
第二句“此物岂易得,君家贮满屋。”则是对前一句的具体解释。诗人表达了对王家后代诞生的喜悦之情,同时感叹这样的宝物难得一见。而王家却能够珍藏这么多宝物,足见其家族的富有和荣耀。
第三句“平生积德深,天锡以多福。”则是对王家后代出生原因的解读。诗人认为,王家之所以能够迎来这样一个儿子,是因为他们平时积德行善,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和祝福。这里的“积德深”和“多福”都是对王家后代的美好祝愿。
第四句“熊罴入梦频,不待封人祝。”则是对王家后代出生情景的具体描绘。诗人通过“熊罴入梦频”这一生动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王家后代出生时的喜庆场景。而“不待封人祝”则表明,这个孩子的到来并非偶然,而是命中注定,值得庆贺。
第五句“长者已雄伟,幼者更清淑。”则是对王家后代的赞美。诗人分别描述了年长的王家后代和年少的王家后代的特点。其中,“长者已雄伟”指的是年长的王家后代已经表现出威武雄壮的气势;而“幼者更清淑”则是指年少的王家后代更加清新可人。这两个比喻都表达了诗人对王家后代的赞美之情。
第六句“指日看骞腾,谁为犀角秃?”则是对未来的展望。诗人预言,王家后代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有所成就,成为社会的精英。而至于“谁为犀角秃”,则是诗人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超越前辈,成为真正的佼佼者。
第七句“愿君剩买书,学语便教读。”则是对王家后代的教育关怀。诗人希望王家后代能够继续学习,不断进步。而“学语便教读”则是具体建议,即让王家后代从小就能够读书识字,接受良好的教育。
第八句“斯文久不振,六经要再续。”则是对当前文化教育的呼吁。诗人指出,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有些衰落,需要重新振兴。因此,他鼓励王家后人能够传承并发扬光大中华文化,使之得以延续。
第九句“人生宇宙间,百岁一瞬速。”则是对人生哲理的阐述。诗人认为,人生短暂如流星划过夜空,转瞬即逝。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第十句“美恶暂时休,何者为荣辱。”则是对人生态度的引导。诗人提醒人们,不要过于纠结于一时的美丑得失,而是要注重内在的修养和品质。只有真正具备高尚品德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荣辱。
第十一句“且引昔宁馨,绕院种松菊。”则是对生活情趣的描绘。诗人邀请王家后人一起在院子里种植松树和菊花,享受美好的田园生活。这里不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热爱。
第十二句“陶潜归去来,有子万事足。”则是以陶渊明为榜样,勉励王家后人要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诗人认为,陶渊明虽然辞官归隐,但在他的心中仍然充满了对理想的追求和执着。因此,他鼓励王家后人也要像陶渊明一样,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灵,勇往直前地追求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