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鉴湖道,水光翻夕鸥。
云破青靃靡,稽峰芝掌浮。
悠然动予瞩,玉女开明眸。
固知穴可探,却恐书难求。
蒲莲浩如海,微风挟轻舟。
前山与后岭,导从森幢旒。
谁张北斗旗,渐进东瀛洲。
桂枝傥堪折,衰白愧重游。

【注释】

  1. 望会稽山:指诗人登临会稽山。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南。
  2. 城东鉴湖道:城东有座鉴湖,即鉴江水流入东海的河口处。鉴湖道,指从城南门到西湖的一条大道。
  3. 水光翻夕鸥:傍晚时分,湖水与夕阳相互照映,水面上飞起一群白鹭。水光,指日光和水的反光。
  4. 云破青靃靡(yíng mǐ):云层散开,青色天幕低垂。青靃靡,青黑色。
  5. 稽峰芝掌浮:稽山山峰苍翠欲滴,如同灵芝一样茂密;山峰之间,云雾缭绕,仿佛手掌托着山峰。稽峰芝掌,指山势如灵芝般茂盛,云雾环绕,如同手捧山峰。
  6. 悠然动予瞩:悠然,闲适、从容的样子。予,我。瞩,目光。悠然动予瞩,指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7. 玉女开明眸:传说中的瑶池仙女,拥有明亮的眼睛。玉女,指仙女。开明眸,指明亮而美丽的目光。
  8. 固知穴可探:既然知道洞穴的存在,就可以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固知,固然知道。穴,此处指洞穴。
  9. 却恐书难求:但恐怕书中的知识难以得到。却,转折连词,表示“不过”。却恐,反而恐怕。书难求,指学问深奥,难以理解。
  10. 蒲莲浩如海:蒲莲丛生,浩瀚无边。浩如海,形容数量之多,如同大海一般广阔。
  11. 微风挟轻舟:微风吹来,轻舟随风摇曳。
  12. 前山与后岭:前方的山峦和后面的岭脊。
  13. 导从森幢旒(chóu liú):山间小路纵横交错,像旗帜一样飘扬。导从,指道路或行列。森幢旒,指众多旗帜随风飘动。
  14. 谁张北斗旗:是谁扬起了北斗七星之旗?北斗星,指星星中最大的三星,古人常以之为导航的标志。
  15. 渐进东瀛洲:北斗星渐渐接近东方的瀛洲。瀛洲,传说中的仙山,位于东海之中。
  16. 桂(guì)树傥堪折,衰白愧重游:桂树或许可以折下,但我已经年老色衰,惭愧再游此地。桂树,桂树的别称。傥,或许。

【赏析】
这首《望会稽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会稽山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联“城东鉴湖道,水光翻夕鸥”,诗人从城南门出发,沿着鉴湖大道前行。湖水在夕阳的映照下波光粼粼,一群白鹭在湖面上翩翩起舞。这一景象既生动又优美,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颔联“云破青靃靡,稽峰芝掌浮”,诗人继续观察眼前的自然景色。云层散开,青灰色的天空显得更加宽广。稽山山峰苍翠欲滴,如同一颗颗灵芝般茂密;山间云雾缭绕,如同手掌托着山峰。这一联进一步描绘出会稽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颈联“悠然动予瞩,玉女开明眸”,诗人感慨于自然的美景,内心充满了宁静和愉悦。他想象着传说中的瑶池仙女,拥有明亮的眼睛,正在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一联将自然景物人格化,赋予它们生命和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具诗意。

尾联“固知穴可探,却恐书难求”,诗人在感叹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思考着学问的深奥与艰难。他知道洞穴存在,但又怕书中的知识难以得到。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学问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诗中的比喻和意象运用得恰到好处,使得整首诗富有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