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磷磷,石凿凿,山石之间云漠漠。
短衣开云种寂寞,良耜畟畟翻荦确。
云深不辨人与牛,但闻挥鞭叱咤牛砺角。
傍人借问耕者谁,晋侯之孙勃窣儿。
读书不食万钟禄,却来云里亲锄犁。
云山地瘦禾黍薄,噫嗟先生此东作。
一犁春雨土如酥,共笑耕云计良恶。
耕云不恶亦不痴,先生笑君君不知。
人间寸地出租赋,力田不给公家需。
不如耕云之乐有深趣,县远山深无悍吏。
君不见田家催租夜打门,先生作劳方卧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诗人张以瞻在云中耕种的场景。
第一句“山磷磷,石凿凿,山石之间云漠漠。”描绘了山峦叠嶂,岩石坚硬的景色。这里的“磷磷”和“凿凿”形容山峰的轮廓分明,而“云漠漠”则描绘出天空中的白云悠悠的景象。
第二句“短衣开云种寂寞,良耜畟畟翻荦确。”描述了主人公穿着短衣,站在云中耕作的画面。这里的“短衣”和“良耜畟畟”分别表示主人公简陋的衣着和手中的农具,而“翻荦确”则形容土地被犁耕的痕迹。
第三句“云深不辨人与牛,但闻挥鞭叱咤牛砺角。”描绘了云层深厚,以至于人们无法分辨人与牛的情景。这里的“挥鞭叱咤”表示农夫用力驱赶牛群,而“牛砺角”则描绘牛在耕作中磨砺自己的角。
第四句“傍人借问耕者谁,晋侯之孙勃窣儿。”描述有人在旁边询问耕作的人是谁,得知是晋侯的孙子时,他显得有些惊讶。这里的“傍人”指旁边的人,“晋侯之孙”表示这位农夫的身份,而“勃窣儿”则形容他年轻且有朝气的模样。
第五句“读书不食万钟禄,却来云里亲锄犁。”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不在乎,宁愿在田间劳作也不愿享受万钟俸禄的态度。这句诗强调了诗人追求自然、简朴生活的理念。
第六句“云山地瘦禾黍薄,噫嗟先生此东作。”描绘了云地的农田由于地势低洼而显得瘦弱,谷物稀少的情况。这里的“噫嗟先生”表示对这位农夫的称赞,而“此东作”则指他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作。
第七句“一犁春雨土如酥,共笑耕云计良恶。”描述了春天的雨水滋润着土壤,使得土地变得松软如酥。这句诗表达了对农夫耕作成果的赞赏之情。
第八句“耕云不恶亦不痴,先生笑君君不知。”表明农夫耕作的方式既没有错也没有必要,因为他知道如何利用自然条件进行耕作。这里的“笑君君不知”表示诗人对农夫智慧的赞叹。
第九句“人间寸地出租赋,力田不给公家需。”反映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而农夫只能通过勤劳来维持生计。这句诗揭示了社会矛盾的存在。
第十句“不如耕云之乐有深趣,县远山深无悍吏。”表示诗人认为在云地里耕作比在官府里做官更有趣,而且远离县城和山高路远也没有官吏的骚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山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的喜爱。
第十一句“君不见田家催租夜打门,先生作劳方卧云。”最后一句是对整个诗歌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于封建统治阶级的不满以及对于农民辛苦劳动的同情。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