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阜山高一千八百丈,我疑山头即天上。
扪萝蹑磴到山巅,又如平地望青天。
始知天高百万应无极,幕阜苍苍一拳石。
洞庭八百古所传,对此遥看如镜圆。
若还更上三万丈,那知天下有山川。
【解析】
本诗是诗人游幕阜山,登至顶后发出的感慨。第一联写诗人登上幕阜山顶,只见高耸入云的幕阜山巍峨屹立在脚下。第二联以登山者的视角写山势之高,第三联由山的高度联想到天之高远,第四联写站在幕阜山顶放眼四望的景象。
【参考译文】
幕阜山高达一千米八百八十丈,我怀疑它的山头就是天上了。
沿着藤萝和台阶上到山巅,又好像平地一样仰望着青天。
才知天高百万应无穷尽,幕阜山苍莽一片就像拳头般大小的石头。
洞庭湖八百里古来传颂,站在此处遥看如同镜子一样明亮。
如果再上三万丈,哪里知道天下还有山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游幕阜山时所见的奇景:峰峦起伏,如剑刺天;山势陡峭,令人生畏;云雾缭绕,变幻莫测。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把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抒发了对人生、自然的无限感慨。全诗构思新奇,意境雄浑,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哲理意味。
“幕阜山高一千八百丈,我疑山头即天上。”首句点明幕阜山高峻的特点,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着写登上山巅后的感受,从视觉角度出发,将山之高大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颔联“扪萝蹑磴到山巅,又如平地望青天。”紧承上两句,进一步写登高所见。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山之高写得更加突出,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山之高。“扪萝蹑磴”指攀援树木而上,“平地望青天”则表明山巅之高,让人感到难以逾越。
颈联“始知天高百万应无极,幕阜苍苍一拳石。”这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前一句写诗人对天之高的认识,认为天之高不可测,无边无际。后一句写幕阜山之小,用“苍苍”形容其苍翠欲滴,用“一拳石”比喻山小而坚,从而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尾联“若还更上三万丈,那知天下有山川。”这最后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又暗含着人生哲理的意味。它启示我们: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注意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要妄自尊大,盲目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