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秫方充酒,樵林始足薪。
入山无利路,负郭有闲人。
碧笈清都籍,黄图太古民。
只应云作伴,惯得鹤随身。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该题型主要集中对诗词中的某些内容、某些句子或某些词,进行逼窄的理解和赏析。要求考生熟悉并掌握各种文学体裁的文体知识、表现手法,同时结合具体的题目作答。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题干,明确题干的基本要求。如:请选出“颔联”中的一个字词,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情感;颈联中“黄图”、“太古民”分别指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然后根据题干中给出的注解,结合自己积累的知识,用规范的语言作答。答题时注意不能遗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如“颈联”“碧笈清都籍”等),还要注意字数限制,一般不超过20个字。
“酿秫方充酒”,酿,酿造,秫米酿成的酒;方,刚刚;充,足够。这两句写酿酒的原料是秫米,刚酿造的酒足够用来招待客人了。
“樵林始足薪”,樵,打柴的人;薪,柴火。这两句写砍柴的人刚刚砍够柴火,可以供应烧饭做饭之用了。
“入山无利路”,利,利益,途径;入山无利路,意思是进山没有可走的路;无利益之路,指没有可以通行的道路。这两句写进山没有可走的路,无法去寻访什么。
“负郭有闲人”,郭,外城;闲人,指不务正业而游手好闲的人。这两句写城外有闲人。郭外的闲人指那些没有正当职业而又游手闲逛的人。这两句是说,进山没有可走的路线,城外有闲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进山找不到出路,城外有人闲荡。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进山找不到道路,城外有人游荡。
“碧笈清都籍”,碧笈,绿色的书囊;清都,天界。这两句写绿色的书囊,在天界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黄图太古民”,黄图,黄色的地图;太古民,指上古时代的人民;黄图太古民。这两句意思是说,黄色地图上的上古时代的人,就是现在的我。
“只应云作伴,惯得鹤随身。”这两句意思是说,应该让白云做我的伴侣;已经习惯让白鹤跟着我。这两句是说,应该让白云作伴,习惯了让白鹤跟着自己。
【答案】
①《闲居》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②此诗首二句写酿秫以供宾客之需;次二句写樵人已伐尽山林中的柴木;第三、四句写山林中无路可行;第五、六句写城郊有闲人;第七、八句写绿衣书童在天界,即神仙所居;第九、十句写自己与白云、白鹤结为伴侣,习以为常。③诗人借景抒情,借白云、白鹤来表达自己隐逸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情趣。
译文:
酿制的糯米酒刚好够宴客饮用。
砍柴人刚刚砍够柴火,足以供给烧饭做饭之用了。
进入深山找不到可走的路线,城外有人游荡。
绿色的书囊,在天界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黄色地图上的上古时代的人,就是我。
只应让白云做我的伴侣,我已经习惯让白鹤跟着我了。
赏析:
这首诗以咏物起兴。开头二句说,酿制糯米酒正好够招待宾客。“方”与“适”同义,“充”与“给”同义。三、四句说,砍柴人刚刚砍够柴木,足以供给烧饭做饭之用了。“始”与“初”同义,“足”与“盈”同义。五、六句说,进入深山找不到可走的路线。“无利”与“无径”(没有可走的路)同义,“负郭”指城外。七、八句说,城外有闲人。“有”与“多”同义,“闲”与“荡”同义。九、十句说,绿色的书囊在天界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碧笈”是绿色的书囊,“清都”是天界。“黄图”指黄色的地图,“太古民”即上古时代的人民。《易·系辞上》:“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孔颖达疏:“上古之时,未有文字,其于事也,以结绳为约,有事相承,口耳传语,故为结绳。”王弼注:“古者无文字,其有所作,则结丝于绳索之上,以自纪识,使后人得而知之。……其事既往,结绳销绝,故世人莫能记识。”所以,此处“太古民”即指的是上古时代的人民。十一、十二句说,黄色地图上的上古时代的人就是我现在的样子。“黄图”、“太古民”都是指上古时代的人民。《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虫鳞。”《周礼·地官司徒》:“乃申严百刑……乃命遂匠致贡职于王。”郑玄注:“遂匠,掌百工之器,及修其制度。”这里的“修”与“修治”同义,“贡职”与“贡献”同义。王绩把“黄图”理解为上古时代的人民,是因为他当时还没有见过地图。他生活在唐代初期,距上古时代已有一千多年了。因此,他对上古时代的人和事很陌生,很难了解。所以这里所说的“太古民”实际上是指他自己的化身。十四、十五句说,只应该让白云做我的伴侣,我已经习惯让白鹤跟着我了。“云作伴”即云为伴侣的意思,云在这里代表白云。因为白云经常陪伴着他,所以他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白鹤随身”即白鹤跟随着的意思。因为白鹤经常跟他在一起,所以他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