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室宽天下,虚中抱至仁。
应酬能中节,物我总熙春。
海岳增雄观,浮休寄𦕈身。
不须矜白眼,已是出红尘。

闲居 其七

诗句解析:

  1. 斗室宽天下,虚中抱至仁 - 在狭小的空间内(斗室),却能包容广阔的世界(宽天下),内心充满了至高的仁德(至仁)。
  2. 应酬能中节,物我总熙春 - 在人际交往中应对得体,无失礼节(应酬中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同春天一般充满生机。
  3. 海岳增雄观,浮休寄𦕈身 - 大海与高山显得更加壮观(海岳增雄观),将名利看淡,寄托身心于自然之中。
  4. 不须矜白眼,已是出红尘 - 不需要刻意炫耀自己(不须矜白眼),已经超脱了世俗的纷扰,达到了精神的自由和解脱。

译文:
在狭小的空间里,我怀抱着宽广的世界和至高无上的仁慈。
与人交往时恰到好处,无论是对待自己还是他人都能保持和谐。
大海与高山更加壮美,我将名利看轻,将身心寄托于自然的怀抱。
无需刻意展示自己的才华,我已脱离了尘世的纷扰,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喜爱以及对名利的淡泊态度。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居所(斗室)和小环境(虚中),强调即使在有限的条件下也能拥有无限的胸怀和仁爱之心。诗中“虚中”一词体现了诗人追求的内心宁静和高远的境界。

第二句“应酬能中节”展现了诗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圆融和智慧,能够在复杂的社交场合中保持适当的行为和态度。这种能力反映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成熟的人格魅力。

第三句“物我总熙春”进一步扩展了前两句的内涵,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描绘出来。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在描述自然的美丽,更是在表达一种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最后两句“海岳增雄观,浮休寄𦕈身”则是一种哲理性的思考。诗人认为真正的强者不是外在的成就,而是内心的修养和对生活的淡然。将功名利禄看得淡薄,是对自己精神追求的一种升华。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超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