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乱岂辞难,宁亲缺问安。
穷河知地远,望海觉天宽。
客久通吴语,童昏揖汉官。
十年家国愿,未拟尚盘桓。

止海滨

去乱岂辞难,宁亲缺问安。

穷河知地远,望海觉天宽。

客久通吴语,童昏揖汉官。

十年家国愿,未拟尚盘桓。

注释:

  1. 去乱(离开动乱):指离开战乱的家乡。
  2. 宁亲(为了亲人):指为了家人的安全。
  3. 缺问安(问候平安):指没有机会向家人报安全。
  4. 穷河(指黄河):指黄河的尽头。
  5. 知(知道)地远:知道家乡的距离遥远。
  6. 望海(指望着海洋):指望着大海,感到心胸开阔。
  7. 客久(指自己)通吴语:说自己长久以来与吴地的人交流。
  8. 童昏(指孩子)揖汉官:说自己的孩子对汉朝官员的礼节不懂。
  9. 十年家国愿:说自己有十年的愿望,就是为国家、家庭而奋斗。
  10. 未拟(没有打算)尚盘桓:说自己没有打算在此逗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对他们安全的关切。
    首句“去乱岂辞难”,表达了诗人离开家乡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战争的厌恶,也有对家人安全的担忧。第二句“宁亲缺问安”,进一步表达了诗人为了家人的安全而不得不离开的决心,即使这意味着他们不能常回家中报平安。第三句“穷河知地远”,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遥远感,仿佛站在黄河边,才能感受到家乡的距离之远。第四句“望海觉天宽”,则表现了诗人面对大海时的宽广胸怀,仿佛能将天地都装进眼中。
    诗人转入对自己生活的描述,“客久通吴语,童昏揖汉官。”这句诗表明诗人在吴地生活了很多年,已经学会了当地的语言,并且对汉家的礼仪也有所了解。这里的“客久”指的是自己在吴地的居住时间很久,“童昏”则是指自己的孩子们还不懂得汉家的礼仪。
    最后一句“十年家国愿,未拟尚盘桓。”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为家国的奋斗愿望,但同时也表示自己没有打算在此逗留。这里的“未拟”是“不打算”、“没有打算”的意思,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决绝。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了他离开家乡时的情感变化,以及他在吴地的生活经历。诗中的关键词“去乱”、“宁亲”、“穷河”、“望海”等,都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