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应知命,无求足养和。
少忧闻礼晚,贫耻受恩多。
尤怨乖名义,因循致乱讹。
周公频入梦,搔首意如何。

”`

有道应知命,无求足养和。

少忧闻礼晚,贫耻受恩多。

尤怨乖名义,因循致乱讹。

周公频入梦,搔首意如何。

注释解析:

  1. 有道应知命 - 这句话表明了诗人认为一个人应该顺应天命,无需过分追求物质或精神上的满足。
  2. 无求足养和 - 强调了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认为只要内心平和,物质上的简单生活也能得到内心的满足。
  3. 少忧闻礼晚 - 表示年轻时就应该注重礼仪,但到了晚年才意识到这一点,意味着人生应避免不必要的遗憾。
  4. 贫耻受恩多 - 这里反映了一种对于贪婪的厌恶,认为接受太多的恩惠会让人感到羞耻和负担。
  5. 尤怨乖名义 - “尤怨”指的是特别的不满或者怨恨之情,”乖名义”则是指违背了应有的道德或正义原则。
  6. 因循致乱讹 - 表达了由于过于墨守成规而导致混乱和错误发生。
  7. 周公频入梦 - 周公指的是周朝的政治家、思想家周公旦,这里可能比喻为理想中的指导者或导师。频繁出现在梦中则暗示其对诗人影响深远。
  8. 搔首意如何 - “搔首”形容思考时的焦急不安,”意如何”则是在思考后表达内心的疑惑或不确定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人的内心变化和他对外界的反应,展现了一种哲学思考和个人反省的过程。诗中体现了诗人对于“天命”、“道德”、“名利”等主题的思考和探索。通过这些主题,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也试图给予读者一些启示,让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选择和诱惑时,能够有所反思和自省。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具体作者身份尚需进一步考证,但其深刻的内涵和哲理性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理解到,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社会,人们在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审视和社会观察,以保持心态的平衡和行为的正直。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