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不经天,饮水落幽涧。
至今榑桑云,旭日相焕烂。
流风响中外,天籁激吹万。
枕石横高秋,悠然卧长坂。
骅骝昔在野,玉勒轭不挽。
俯饮碧潭波,龙文五花粲。
幽阴风雨地,想像起流眄。
七月乌鹊来,天河共清浅。
【注释】
长虹不经天:长虹高挂天上,直贯九天而不经过。
饮水落幽涧:指长虹倒映在幽深的山涧之中,水与虹交相辉映。
榑桑云:即桑榆,指夕阳西坠的景象。
旭日相焕烂:旭日初升,光芒四射,照耀万物,犹如灿烂的宝石。
流风响中外:形容风声在山谷间回荡不息,犹如乐曲般悦耳动听。
天籁激吹万:天籁之声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
枕石横高秋:坐在石头上仰望秋天的天空,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悠然卧长坂:形容人闲适地躺在长坂上,悠然自得。
骅骝昔在野:指骏马曾经自由自在地奔跑在原野中。
玉勒轭不挽:形容马匹被缰绳束缚,无法自由奔跑。
俯饮碧潭波:形容人低头饮用碧绿的池塘中的清泉。
龙文五花粲:形容泉水清澈见底,如同龙鳞般绚丽多彩。
幽阴风雨地:形容山林深处,环境幽静而宁静。
想像起流眄:形容人想象着眼前的景色,目光流转不已。
七月乌鹊来,天河共清浅:形容七月时节,鸟儿归巢,银河变得明亮而清晰。
【赏析】
这首诗是《曾易山居五咏》之第四篇,描绘了诗人在饮马桥边观赏自然美景的情景。全诗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感慨。
首句“长虹不经天,饮水落幽涧。”描写了长虹高挂天空,直贯九天而不经过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长虹倒影在幽深的山涧之中,水与虹交相辉映的美景。这两句既点明了地点,又营造了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氛围。
“至今榑桑云,旭日相焕烂。”描绘了旭日照在桑树上,使桑叶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
“流风响中外,天籁激吹万。”形容风声在山谷间回荡不息,犹如乐曲般悦耳动听;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了对动物的描写。如“俯饮碧潭波,龙文五花粲。”“龙文”一词形容泉水清澈见底,如同龙鳞般绚丽多彩;而“五花”则形容泉水的颜色丰富多彩,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两句既展现了动物的灵动可爱,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则转向了对人物的描写。如“幽阴风雨地,想像起流眄。”描绘了山林深处的环境幽静而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向往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动物、人物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