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一炬火,宫殿逐烟消。
得似林泉客,故址碧山遥。
碧山红日晓,云水空江杳。
古树撼秋风,仿佛高楼杪。
高楼昔突兀,举手接中台。
坐客三千人,浩啸如喧雷。
万事梦幻间,笑谈成土灰。
长歌文物地,去薙北山莱。
【注释】
咸阳:古都名,今陕西省咸阳市。林泉:山林泉水。高楼:高大建筑。遥:遥远。碧山红日晓:指早晨阳光照耀着的山峰。云水空江杳:形容山间云雾缥缈、流水渺茫的景象。撼秋风:秋风劲吹时发出声响。仿佛:好像。高楼杪:高楼顶端。中台:皇宫中的高台。三千人:形容人数众多。北山莱:指种植在北方山坡上的蔬菜。去薙(ti,剃):除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所作。《唐诗纪事》卷四十九载:“上元初,王缙为相,以《古楼基》诗献,大称旨;后以诗忤旨,出为华州司马。”可见,此诗是诗人被贬华州司马时的作品。
首联写宫火焚烧,宫殿化为灰烬,只留下一座废墟。颔联说,如今我像林泉隐逸者一样,故地重游,遥望那碧绿的山峰。颈联说,清晨的阳光照耀着碧绿的山峰,白云缭绕,水流渺茫。尾联说,古树摇曳在秋风中,仿佛有高楼的顶端触到了天边。尾联又用“仿佛”二字,使全诗戛然而止,余韵袅袅。最后两句,诗人感慨万分,对人生世事表示了虚无主义的否定态度。
这首诗通过描绘咸阳宫火后荒凉的景象,抒发了诗人被贬谪后的心情。全诗构思巧妙,结构紧凑严密,一咏三叹,回环往复,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