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戚何所怀,达人在大观。
盛名为世宝,令德蔼辞言。
生当以适意,既死委道存。
陈力昧其常,何能自弃捐。
绿草被春华,芬芳相鲜新。
披拂临衢路,叶叶如可纫。
伤彼蕙兰花,同生杂埃尘。
荐馨岂独好,愿托清水浑。
培植固有常,去草以除根。

【注释】

戚戚:忧愁的样子。

达人:通达的人。

盛名:美好的名声。宝:珍贵的宝物,喻指好名声、高名誉。

令德:良好的德行。辞言:美好的言辞。

适意:得其所。委道:归顺大道。道:指道德规范。

陈力:尽力施展才能。常:常规,常规之事。

弃:放弃。捐:舍弃。

华:同“花”。相鲜新:互相映衬,新鲜美好。

披拂:飘动、摇曳,形容草木的枝叶随风摇摆。临衢路:靠近大路。衢:四通八达的道路。叶叶如可纫:每一片叶子都像可以用手拾起。

蕙兰:两种香草的总称。这里借代君子。

荐馨:赠送馨香(指美德)。愿托清水浑:比喻希望将美德寄托于清白之水,不沾染世俗的尘埃。

培植:培养、培育。固有常:自有其规律。去草以除根:除去杂草,才能清除根须。比喻除去坏东西,才能显出好东西。

【赏析】

这是一首拟古诗。诗人假托古人,抒发了自己对于名利、生死和品德修养的看法。

开头两句说:为什么总是忧愁啊?只有通达的人才能洞察世事的真相。他的美好名声和崇高德行都是值得珍视的宝物,而那些虚有其表、浮光掠影的言辞更是应该抛弃的。

中间四句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人生在世,应当追求的是内心的满足,而不是外在的成就;即使死后,也应当遵循道德规范,留下不朽的业绩。否则,只是徒有虚名的人又怎能被世人所尊重呢?

接着五、六句又从反面说明了这个道理。那些生时不务正业,只知道追逐名利的人,他们的结局只能是死无葬身之地,被世人遗忘。因此,我们也应该珍惜生命,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不要因为一时的贪念而毁掉了自己的一生。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德的向往之情。他认为,美德就像春天的新芽一样美丽,它散发着芬芳的气息,让人感到愉悦和舒适。我们应该像爱护这些新芽一样去爱护自己的品德,让它永远保持鲜活的状态。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去除不良的习俗和积习,让自己的心灵始终保持纯洁和高尚的境界。

整首诗以拟古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德和品德修养的独特见解,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