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人少作客,老归不识乡。
过晋误形似,血泣庐冢荒。
一朝达故墟,悲尽更无伤。
嫔妇恸前夫,来者诬其声。
诚负金石心,岂有后来情。
亲疏迹既乱,真赝世难明。
斯言传千载,周孔当复生。
燕人少作客,老归不识乡。
过晋误形似,血泣庐冢荒。
一朝达故墟,悲尽更无伤。
嫔妇恸前夫,来者诬其声。
诚负金石心,岂有后来情。
亲疏迹既乱,真赝世难明。
斯言传千载,周孔当复生。
注释:
- 燕人少作客:年少时在燕国做客。
- 老归不识乡:年老后返回故乡却不知道家乡在哪里。
- 过晋误形似:经过晋国的时候,误以为是自己的家乡。
- 血泣庐冢荒:庐墓(坟墓)被血泪玷污,变得荒芜。
- 一朝达故墟:有一天回到了旧居。
- 悲尽更无伤:悲伤已极,再也没有什么伤害。
- 嫔妇恸前夫:妻子为死去的丈夫哭泣。
- 来者诬其声:后来的人曲解了声音的含义。
- 诚负金石心:确实辜负了金石般的忠诚之心。
- 岂有后来情:怎么会有后来的情意?
- 亲疏迹既乱:亲疏的踪迹已经混乱不堪。
- 真赝世难明:真假难辨,世人难以分辨。
- 斯言传千载:这种言论流传了千年。
- 周孔当复生:周公、孔子这样的圣人应该复活。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燕人的经历和感受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人性善恶和社会道德的反思。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叙述,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反思,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历史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