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柄一顽犷,扑教励廉耻。
于情无可矜,先王非得已。
大禹泣下车,尧舜民心已。
海枯石亦烂,候不逢其世。
先哲伤季时,谋心人自愧。
枉枉直其直,为敢剧如此。
不闻枉其直,弃置于无地。
耳目忍及之,而况躬临涖。
何以言蚩蚩,古道心如水。
【诗句注释】
刑柄:刑罚的权力。
顽犷:顽固凶暴。
扑教:用刑法来教育。
励廉耻:劝人守廉洁,讲羞耻。
于情无可矜:在情理上不能怜悯。
先王:指古代的圣明君主。非得已:非出于不得已。
大禹:夏朝的开国君主,因治水有功而得到舜的禅让。
尧舜:传说中尧、舜是远古的圣君。人心:人民的意愿。
海枯石亦烂,候不逢其世:海水干涸,石头也腐烂,时运不遇。
先哲:指前贤先哲。季时:衰败的时代。
谋心:用心谋划。
枉枉直其直:歪曲事实。为敢剧如此:竟然这样大胆放肆。
不闻枉其直,弃置于无地:听不到有人歪曲事实,反而被遗弃不用。
耳目忍及之,而况躬临涖:即使有耳朵和眼睛能够察觉,又怎么能亲临其境?
蚩蚩,蚩蚩,古道心如水:形容淳厚的民风如同清水一样清澈。
【译文】
刑罚权力一旦变得凶残,就必然会用刑来教育人们,要他们讲廉洁讲羞耻。
但在这种情况下,人情是无法怜悯的,这是由于古代圣君舜禹治理国家的需要。
古代的圣君禹因为治水有功而获得舜的禅让成为天子;
尧舜是远古的圣君,他们的民心已经得到了满足。
即使海水干涸,石头也会腐朽,但是时运不遇的人是不会得志的。
前贤的先哲们都感到时代衰颓,他们用心谋划却只能自愧不如古人。
他们甚至会歪曲事实,并且胆敢如此放肆无忌。
然而他们却听不到有人歪曲事实,反而被遗弃不用。
即使有耳朵和眼睛能够察觉,又怎么能亲临其境呢?
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蚩蚩的民风,才能像清水一样清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