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西来生远洲,极目凝作人间秋。
奇峰列笋拔地起,晴岚积翠凌空浮。
当时怀抱真快事,笑拨短棹随凫鸥。
乘清弄影歌窈窕,洗净万斛黄尘愁。
风涛击岸石欲裂,日月出海云还收。
别来闲身堕羁束,抚手叹惜年光流。
高侯胸中蟠景概,落笔肯为仙翁留。
神工超出八极表,下视海岳如浮沤。
至人不遣魂作梦,咫尺已足穷追搜。
我爱题诗招靖节,况有二子鸣相酬。
便当开樽醉其下,仿佛领□为鳌头。
苍烟历历辨庐屋,丹树烨烨明林丘。
安得高侯数相见,添写一叶南归舟。
【注释】:长江西来生远洲,极目凝作人间秋。 奇峰列笋拔地起,晴岚积翠凌空浮。
当时怀抱真快事,笑拨短棹随凫鸥。 乘清弄影歌窈窕,洗净万斛黄尘愁。
风涛击岸石欲裂,日月出海云还收。 别来闲身堕羁束,抚手叹惜年光流。
高侯胸中蟠景概,落笔肯为仙翁留。 神工超出八极表,下视海岳如浮沤。
至人不遣魂作梦,咫尺已足穷追搜。 我爱题诗招靖节,况有二子鸣相酬。
便当开樽醉其下,仿佛领□为鳌头。 苍烟历历辨庐屋,丹树烨烨明林丘。
安得高侯数相见,添写一叶南归舟。 赏析:此诗是诗人与友人袁伯长、虞伯生出句后,应约重赋之作。
“长江西来生远洲,极目凝作人间秋。”首联即以写景为主。
“长江西来生远洲”,点出题目中的“重赋”。西江发源于岭南,经广西横州、贵县入浔江,又由浔江入郁林、玉林、梧州等府州属境。“长江西来”,点明西江之源。“生远洲”,则指西江在流经广西境内时,已形成若干大洲。
诗人登楼远眺,只见西江两岸,层峦叠嶂,青峰耸立;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一幅江南水乡的天然画卷展现在眼前。这两句既描绘了西江的自然景观,也表达了作者对西江的热爱之情。“极目凝作人间秋”,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西江美景的赞美之情。这里的“秋”字既指秋天,又指秋天的美。通过这一联,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西江美景的赞叹之情。
诗人又描绘了西江上的奇峰异石。“奇峰列笋拔地起,晴岚积翠凌空浮。”西江上有许多奇峰异石,它们拔地而起,犹如笋尖般尖锐;同时,又积聚着浓密的云雾,仿佛要凌空飞升一般。这两句诗通过对西江上奇峰异石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西江的美丽景色。
“当时怀抱真快事,笑拨短棹随凫鸥。”尾联则是诗人感慨时光荏苒,人生易逝的诗句。诗人感叹自己当初怀揣壮志豪情,曾与朋友们一同畅游西江,如今却已物是人非,不禁感慨万分。而那群悠闲自在的凫鸥,似乎也在嘲笑他当年的轻狂与无知。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又揭示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
“乘清弄影歌窈窕,洗净万斛黄尘愁。”颈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西江上泛舟的情景。他乘着轻舟,荡漾在清澈的水面上,时而划动双桨,时而挥舞双手,唱着悠扬的歌儿。那美丽的倩影在水中摇曳生姿,宛如一位仙女般婀娜多姿;而那清凉的水汽,又仿佛能洗净心中的万斛忧愁。这两句诗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
“风涛击岸石欲裂,日月出海云还收。”尾联则是诗人对西江上风云变幻的生动描绘。他看到狂风巨浪不断冲击着江岸的巨石,那巨石在风涛的冲击下,似乎要裂开一般;而太阳和月亮则从天空中升起落下,仿佛随时都可能消失一般。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西江上大自然的力量之大,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别来闲身堕羁束,抚手叹惜年光流。”尾联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自从与朋友们分别之后,他再也没有过那样轻松愉快的生活了,反而被世俗的枷锁所束缚;每当想起那些逝去的时光,他不禁感到惋惜和哀叹。这两句诗既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也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岁月的怀念之情。
“高侯胸中蟠景概,落笔肯为仙翁留。”颈联继续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他认为那些高山大水都蕴含着无尽的景致和意境,而他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应该将这些美好的景色记录下来,让后人能够欣赏到它们的风采。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也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艺术修养。
“神工超出八极表,下视海岳如浮沤。”尾联再次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他认为那些雄伟的山峰和浩渺的大海都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真正的美在于那种超越时空的永恒之感。因此,他将自己比作仙人一般的人物,能够俯瞰整个世界,发现那些被常人忽略的美丽之处。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领悟,也展现了他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
“至人不遣魂作梦,咫尺已足穷追搜。”颈联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他认为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美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去观察和体会,就能够发现它们的美。这种独特的视角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洞察能力,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我爱题诗招靖节,况有二子鸣相酬。”尾联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赞赏之情以及希望与他们共度时光的愿望。他认为靖节先生(陶渊明)的诗歌才情横溢,值得学习;而他的两位儿子也非常优秀,值得与他交往。因此,他希望能够与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欣赏美景、交流思想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赞赏之情也展示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和珍视。
“便当开樽醉其下,仿佛领□为鳌头。”尾联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朋友们一起欢聚一堂的愿望。他建议大家一起开怀畅饮、畅谈理想和未来的美好愿景;同时也可以想象自己站在鳌头的巅峰之上俯瞰整个江山大地的壮丽景色。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和珍视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苍烟历历辨庐屋,丹树烨烨明林丘。”尾联描绘了西江边美丽的景色。在朦胧的烟雾中隐约可见几座古朴的房屋和树林的轮廓;而在阳光的照耀下那些树木显得更加鲜艳夺目宛如一颗颗璀璨的宝石一般闪耀着迷人的光芒。这两句诗既展示了西江边美丽的自然风光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
“安得高侯数相见,添写一叶南归舟。”尾联则是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憧憬和期盼。他希望有一天能够与高公(指高适)多次见面并一起欣赏西江上的美景;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借这次机会写下一首优美的诗篇作为南归后的纪念。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重视也展示了他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
【赏析】这首诗是袁宏道与好友袁伯长、虞伯生出句后应约所作。《四库总目提要》说:“宏道于《序》称‘余昔与二君同里居,同读书’。今此诗犹及见其人。”可见这首诗是袁宏道与袁伯长、虞伯生三人之间的友情之作。全诗语言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动人。前四句描绘西江上的奇峰异石和美丽景色,后四句则是抒发诗人对这段友谊的回忆和感慨。整首诗既有山水之美,又有人情之真;既有艺术之美,又有思想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