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阴蔽深院,四月微雨寒。
羸骖借东邻,欲出徒步难。
檐楹亦周流,于焉足盘桓。
何苦恋微禄,羡彼凌风翰。
向来二三友,谈经舌翻澜。
萧条天一涯,出处随所安。
念子知心者,重是故时冠。
绿阴蔽深院,四月微雨寒。
羸骖借东邻,欲出徒步难。
檐楹亦周流,于焉足盘桓。
何苦恋微禄,羡彼凌风翰。
向来二三友,谈经舌翻澜。
萧条天一涯,出处随所安。
念子知心者,重是故时冠。
【注释】
绿阴:浓密的树木遮荫处。
羸骖:瘦弱的马。
檐楹:屋檐下的梁柱。
何苦:何必。
凌风翰:指扬名立业。
向来:以往。
念子:思念你。
知心者:知心朋友。
时冠:古代礼帽。
【译文】
绿荫遮蔽了深深的庭院,四月间细雨绵绵带着凉意。我瘦弱的马匹借给邻里,想要出门却因路远步行艰难。屋檐和柱子也到处游历,在这里可以悠闲地停留。为何还要留恋微薄的俸禄,羡慕别人能扬名立业。以往我们几个朋友,一起谈论学问舌绽莲花波澜壮阔。在广阔的天空中,我们随心所欲地来去。怀念你知心的朋友,最重视旧时戴的礼帽。
【赏析】
《寄公瑾宪史》是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描述自己与友人的交往以及他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第一句“绿阴蔽深院”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绿树成荫覆盖了这个深幽的庭院,给人一种静谧而舒适的感觉。这种环境为接下来的活动提供了背景,也为人物的情感铺垫了基调。
第二句“四月微雨寒”则引入了天气变化,四月的雨水虽然带来了清凉,但也带来了一丝寒意。这可能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微妙情绪,也许是对于即将离去、无法继续享受这份宁静的遗憾,或者是对未来道路艰难的担忧。
第三、四两句“羸骖借东邻,欲出徒步难”则具体描述了诗人的处境。羸骖(瘦弱的马),意味着诗人需要依靠邻居的车辆才能出行。这句诗透露出诗人因为身体或经济原因无法自由行动的困境,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友情的依赖和珍惜。
第五、六句“檐楹亦周流,于焉足盘桓”则进一步描写了诗人的活动范围及其感受。檐楹,即屋檐下的建筑结构,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活动空间。周流,泛指广泛游走。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在这个小小空间内尽情徜徉、畅所欲言的快乐。
第七、八句“何苦恋微禄,羡彼凌风翰”则转向了对生活态度的思考。诗人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羡慕那些能够乘风破浪、扬名立业的人。这里的“微禄”指的是微小的俸禄,而“凌风翰”则是指超越世俗的成就。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更高追求的向往,以及对平凡生活的不屑。
第九、十句“向来二三友,谈经舌翻澜”回忆了过去与几位朋友一起讨论经典、言辞激烈的场景,展示了他们的才华和学识。这里的“谈经”可能指的是儒家经典或其他学问的探讨。“舌翻澜”形容讨论热烈,如同翻涌的波浪,生动地描绘了他们交流时的激情和活力。
最后两句“萧条天一涯,出处随所安。念子知心者,重是故时冠”则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慨。诗人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变迁,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真挚友情的珍视。特别是“重是故时冠”一句,既指历史上著名的学者帽子——如唐代科举考试时戴的黑色官帽——又暗示了对昔日友情的回顾和怀念。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片段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珍惜。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