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菊尽开未,主翁明日回。
红飞霜径叶,翠长雨阶苔。
病眼隔重雾,狂心著冷灰。
但须压新酒,兼有故人来。
九月朔日发家书
黄菊尽开未,主翁明日回。 红飞霜径叶,翠长雨阶苔。 病眼隔重雾,狂心着冷灰。 但须压新酒,兼有故人来。
【赏析】:
这首诗是朱元璋借鉴唐朝末年黄巢的《不第后赋菊》所作。黄巢将九月初八(重阳节前一日)比喻黎明即将到来,用重阳节菊花盛开比喻农民起义成功。朱元璋的“改写”十分有气势,足见其对菊花独特气质的赞赏。迎霜宴上筑“花城”,菊花象征着坚韧和生命力。此诗通过描绘菊花的美丽和坚韧,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同时,菊花也代表着高洁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成为诗人抒发情感、表达抱负的象征。
首句“黄菊尽开未”以黄菊为引,展现了菊花盛开的景象。黄菊在秋天绽放,象征着坚韧和生命力。菊花不仅美丽而独特,更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和坚强的意志。菊花的颜色鲜艳,香气宜人,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宁静。
颔联“主翁明日回”则通过“主翁”这个称呼,表达了主人翁即朱元璋即将回到家乡的心情。这一联不仅描绘了菊花的美丽,也暗示了主人翁即将回归的喜悦之情。菊花象征着坚韧和生命力,而“主翁”则代表着坚韧和执着的精神品质。因此,这一联既展示了菊花的美丽,也表达了主人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
颈联两句“红飞霜径叶,翠长雨阶苔”则通过描绘菊花的生长环境,表现了菊花顽强的生命力。菊花在霜降时节依然盛开,不畏严寒,象征着坚韧和毅力。同时,菊花在雨水的滋润下生长得更加茂盛,寓意着生命力的旺盛。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菊花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菊花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尾联“病眼隔重雾,狂心著冷灰”则通过描述诗人自身的处境和心境,进一步强调了菊花的坚韧品质。诗人因病眼而无法看清世界,如同被重重迷雾所遮挡;然而,他的内心却如燃烧的火焰,渴望冲破黑暗的束缚。菊花虽然在寒冷的环境中仍然盛开,但却不会因此而熄灭,正如诗人内心的热情和决心。这两句进一步突出了菊花的坚韧品质,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信心。
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展现了菊花的美丽和坚韧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菊花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和表达,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菊花的魅力和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