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承君蛱蝶双花罗。
罗衣秋来不堪著,梧桐树上凉风多。
银烛作花好消息,又想归期在明日。
并刀不剪相思愁,相思误尽曾相识。

秋夜读刘昕宾旭子夜歌因效其体赋三章 其三

《子夜歌》,承君蛱蝶双花罗。

罗衣秋来不堪著,梧桐树上凉风多。

银烛作花好消息,又想归期在明日。

并刀不剪相思愁,相思误尽曾相识。

翻译:

《子夜歌》的歌词唱道:“承君蛱蝶双花罗。罗衣秋来不堪著,梧桐树上凉风多。”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与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承君”可能是指诗人在某种情境下,受到了另一位名为“君”的人(可能是恋人或朋友)的影响,而创作了这首表达相思之苦的歌曲。

“银烛作花好消息,又想归期在明朝。并刀不剪相思愁,相思误尽曾相识。”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怀念和对未来团聚的期待。“银烛作花好消息”,意味着虽然生活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美好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郭钰根据刘昕宾旭子的同名《子夜歌》所创作的赋诗。通过模仿原作的风格,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爱情的执着以及对未来的向往。这种情感表达,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纠葛。同时,诗歌中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诗歌艺术的高度追求和对于情感深度挖掘的能力。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它不仅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情感和思想的交流。诗人通过诗词,将内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传达给了读者,使得这些作品成为了跨越时空的精神财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