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千载后,读易见天心。
万象有奇耦,一天无古今。
疏帘垂昼寂,短榻卧秋阴。
自筮何时达,霜华已满簪。
【解析】
此诗首联“张生千载后,读易见天心”是全诗的精华,诗人通过“读易见天心”的寓意,表达出自己对卜筮之道和占卜结果的怀疑。颔联中“万象有奇耦”“一天无古今”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以万象之繁复和时间的无穷变化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幻莫测的看法。颈联“疏帘垂昼寂,短榻卧秋阴”,描绘出了一幅静谧幽深的画面,诗人在这幅画面中,表现出内心的寂寞与冷清之感。尾联“自筮何时达,霜华已满簪”,诗人用自筮求索来比喻自己的人生道路,并以此表达出自己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答案】
赠太原卜者张开夫
张生千载后,读易见天心。
万象有奇耦,一天无古今。
疏帘垂昼寂,短榻卧秋阴。
自筮何时达,霜华已满簪。
赏析:
这首诗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春,当时作者正在长安应试。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的诗。首联开门见山,点出“易”字,指出卜筮之术可以探知天意,然后以“张生千载后”一语,表明这种易学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渊源久远,可上溯千年之久;颔联写易卦之象,万物纷呈,各有其偶,而天地运行却是永恒不变的。颈联写卜者所处环境,只见长廊之下帘幕垂挂,一片寂静,而卜者所居的矮几旁则是一片阴暗潮湿。尾联写卜者自己的命运,他自问自答地询问:“什么时候才能如愿以偿呢?我的头上已经长满了白发。”
全诗通过对卜者环境的描写以及卜者自身的形象的刻画,反映了卜者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卜筮之道的怀疑,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现实人生的困惑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