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斋明守镇圭,祠官奉节出金闺。
北寻海渎瞻恒岳,南涉江淮上会稽。
山下灵风吹桂棹,云边仙树拂丹梯。
王褒空有《甘泉》颂,投老还乡祀碧鸡。

【注释】

1.致道:王致道,名不详。代祠:指以他的名义去祭祀。

2.斋明:斋戒沐浴,使心无杂念。镇圭:镇圭是天子的玉器,用来作为祭品。

3.祠官:指主管祭祀事务的官员。奉节:持节,即持符节,表示奉命出巡。

4.海渎:指大海。瞻恒岳:仰望恒山。

5.江淮:指长江、淮河一带。会稽: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

6.灵风:神风。桂棹:用桂花装饰的船桨。丹梯:丹红色的阶梯。

7.《甘泉》颂:王褒所作的歌颂汉武帝功德的辞赋。投老还乡:指年纪老了,回到家乡。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送王致道北行,到北岳恒山和南面的江、淮一带祭祀山川之神。诗中描写了北行途中的景色及王致道此行的目的。全诗写景抒情,浑然一体,情韵悠远,意境高洁。

首句“皇帝斋明守镇圭”,点出了王致道北行的缘由和身份——皇帝的使者,要持镇圭(玉器)前往祭祀。“斋明”即沐浴更衣后斋戒沐浴,表明王致道要虔诚地去祭祀。

次句“祠官奉节出金闺”,说明王致道奉皇帝之命,持节出京,前往北岳恒山祭祀。“金闺”,指皇宫。

三、四两句“北寻海渎瞻恒岳,南涉江淮上会稽”。王致道北去祭祀恒山,途经东海,到达江淮一带祭祀会稽。这两句写王致道的行程,既写出了其北行的地理方向,又写出了其目的——祭祀神灵。

五、六两句“山下灵风吹桂棹,云边仙树拂丹梯”,描写王致道北行途中所见的风光。山上的灵风轻扬,吹动着桂树的枝叶;云边的仙树摇曳生姿,仿佛在抚摸着丹梯。这两句诗把北行的路途写得如诗如画,生动活泼。

七句“王褒空有《甘泉》颂”,说王褒虽然有《甘泉颂》这样的名篇佳作,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资格再享受这种荣耀了,只能年老归乡,祭祀自己的祖先了。这一句既是对王致道的祝愿,也是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高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