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烧隔江明,官船畏虎停。
危樯侵石峡,高枕倚沙汀。
树杪初弦月,芦根数点萤。
一埕香桂酒,自笑独为醒。
【译文】
初五在峡山口住宿,野火隔江明亮如昼,官船因害怕老虎而停泊。
高高的桅杆侵入石峡,高枕倚靠在沙洲的沙滩上。
树梢上初升的月亮,芦草根上有几点萤火虫。
一埕香炉烧的桂酒,自己笑谈独自清醒。
【注释】
峡山口:地名,在今湖北黄安境内。
野烧隔江明:野火隔着江面照得亮晶晶的,犹如白昼。
危樯:高耸的桅杆。
侵:侵入。
沙汀:沙滩。
数点:形容数量少。点,是“星”字的繁体字。
一埕:一坛子。
自笑独为醒:独自清醒着笑了。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于元贞元年(1295)初游荆溪峡山口时所作。首句写景,次句叙事,第三、四句写舟中夜景,末句写诗人的感想。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描写峡山口景色,后几句抒发诗人的感受。全诗以简笔勾勒出一幅山水夜航图。
首句写景。峡山口一带,原是一片茂密的树林,但因山口附近常有火灾发生,树木便被烧毁了,只剩下光秃秃的山岭和一条清亮的溪水。“野烧隔江明”,既突出了山势的高峻陡峭,也写出了两岸景色的空旷寂寥。“明”,是形容词用字,表示清楚。
次句叙事。由于有野兽出没,所以船只不得不停下来,不敢再行驶。“畏虎”,表明了野兽之多。“停”,“畏”二字连读,把人对野兽的恐惧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四句写舟中夜景。“危樯”,是指高高的桅杆,“侵”,是动词用字,指侵入的意思。诗人登上舟船,看到峭壁悬崖上的岩石,仿佛要侵入水中一样。船上的船夫们,靠着船尾靠岸,倚着船头睡觉。“沙汀”,是指沙滩上的草木。“高枕”,是说枕头高高地垫在上面。这两句描绘的是船中夜晚的景象,表现了船中之静。
五、六句写舟中人物的活动。船夫们在船上点燃起香炉,烧上桂酒,一边欣赏着初升的明月,一边看着天上飞舞的流萤,真是悠闲自得,逍遥自在啊。诗人在这里以物传情,通过描写景物来表现船夫们的心境,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自己的情怀。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看到这样美好的夜色,感到非常高兴。“一埕香桂酒”一句中的“自笑”二字,表明了诗人内心的得意与自豪。他高兴地笑着,独自一人醉倒了,这是多么自由快乐的一种境界啊!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陈孚的作品。《荆溪》是荆溪州的一个属县,陈孚曾游历荆溪。这首诗写的是他游历三峡山口时的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