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十二多云雨,暮暮朝朝怨神女。
江流峡束卷奔涛,几点芙蓉隔洲渚。
白云自飞明月高,黄牛滟滪争雄豪。
峡口犹思弭征棹,霜寒夜听惊猿号。
君家石屏何处得,冥冥造化春无迹。
却怜宋玉老多才,望断阳台楚天碧。

【注释】

抱遗老人:指杜甫。杜甫自称“老夫怀抱”为“抱遗老人”。

巫峡云涛石屏志:杜甫在夔州作《上水遣兴》组诗,其中第二首题为《云涛石屏志》,即此诗。

十二多云雨:巫山十二峰常有云雾缭绕。

卷奔涛:波涛汹涌,如卷席般翻腾。

几点芙蓉:江面点缀着点点莲花似的白云。

明月高:月亮明亮地照耀着江面。

黄牛滟滪争雄豪:黄牛滩险峻异常,是长江三峡中最为险峻的地方。

弭征棹:驾起船桨欲去的帆。

冥冥造化:大自然的造化。

春无迹:春天的景象无法寻觅踪迹。

君家石屏:指石屏画。石屏画是唐宋以来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之一,以李公麟、郭熙为最著。

楚天碧:指屈原的家乡,在湖北的汉阳一带,故址有屈原祠、屈原碑等。

【赏析】

此诗是杜甫夔州时期的作品。当时诗人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已两年有余,他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生活相对稳定。然而他的心情仍像那滚滚东流的江水一样难以平静,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全诗分三段,每段四句,共十句。前四句描绘巫峡的险恶景象,抒发诗人忧心忡忡的心情;五、六两句写景兼抒情,诗人感叹大自然造化神奇;最后四句写对友人的问候和祝福,希望朋友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官运亨通,同时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巫山十二多云雨”一句,点明地点和季节,为下联作铺垫。“十二”,指巫山十二峰。巫山是著名的名山,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它的美丽传说,因此诗人称此地为“巫山”,也就自然成章了。“多云雨”,指巫山地区多云雾,天气多变。“暮暮朝朝”,说明云雾变化无常,变幻莫测,给人以神秘之感。

颔联“江流峡束卷奔涛,几点芙蓉隔洲渚”描写了诗人所见的景色。诗人从江边远眺,只见滚滚江水由西向东奔腾而来,江流被重重山脉阻挡,激流澎湃,犹如万马奔腾,又如万马齐鸣,声势浩大。在这壮观的景象中,江面上点缀着点点白云,它们时隐时现,时聚时散,宛如盛开的荷花一般,令人赏心悦目。

颈联“白云自飞明月高,黄牛滟滪争雄豪”则进一步描绘了江边的景色。诗人的目光转向江面,只见白云在蓝天上飘浮不定,有时像展翅翱翔的大鹏鸟,有时像翩翩起舞的蝴蝶,时而高飞,时而低垂。明月当空,光芒四射,照亮了江面和山岭。而黄牛滩则是一处地势险要之处,江水湍急,浪花翻滚,与明月争辉。这里“争雄豪”三字用得很巧妙,既写出了黄牛滩地势险要的特点,又写出了江水的湍急。

尾联“峡口犹思弭征棹,霜寒夜听惊猿号”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站在峡口,望着远处的群山和江水,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他想到自己此时身处险境,不禁想起了当年楚怀王被秦国诱骗北上的故事。楚国大臣屈原曾因忠言进谏而被放逐,最后投江殉国。想到这里,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泪水涌出眼眶。同时,他又想到自己在蜀地已经度过了两年多的时光,如今又来到了这险恶的夔州。这里的猿猴叫声凄厉刺耳,更增添了他的忧愁和焦虑。因此,诗人不禁停下了手中的征棹,静静地倾听着这凄厉的哀鸣。

尾联“君家石屏何处得,冥冥造化春无迹”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想象着朋友现在一定在石屏山附近隐居吧?但他却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才能找到这位朋友呢?诗人不禁陷入了沉思。这时,他想到了自然界的万物都受到了大自然的造化,它们都是如此美好而又神奇。然而,这些美好的事物却无法被人们所理解和掌握,只能任由大自然去安排和塑造。因此,诗人感叹道:“春无迹”啊!春天的美好无法被人们所捕捉,只能让人感受到它的存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此诗通过描绘巫峡的壮丽景色和抒发诗人内心的感受来表现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来描绘景物,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典故和引用诗词来增加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此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