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既从军,宁复顾家室?
日食官仓粮,惟知事行役。
昨朝号令下,负弩趋大碛。
驱车出城去,旌麾耀白日。
男儿重横行,万乘假羽翼。
意气从中来,性命何所惜?
雕鸣沙塞雨,四面无马迹。
不有封侯贵,班超肯投笔。

【注释】

一身既从军,宁复顾家室?

日食官仓粮,惟知事行役。

昨朝号令下,负弩趋大碛。

驱车出城去,旌麾耀白日。

男儿重横行,万乘假羽翼。

意气从中来,性命何所惜?

雕鸣沙塞雨,四面无马迹。

不有封侯贵,班超肯投笔。

译文:

身披盔甲奔赴战场,哪还能顾及家中的妻儿老小呢?

每天只吃官府供给的粗粮,只知道奔走服役,从不问家事。

昨天刚下达命令,就带着弓箭急匆匆地赶到沙漠边陲。

驾车走出城门,只见旌旗迎风飘扬,犹如太阳一般。

壮士们胸怀大志,为国效力,他们视死如归。

壮士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生命有什么可怕的呢?

在沙漠上听到鹰叫,看到大雨落下,但周围却看不到一个骑马的人。

如果没有功名富贵,我也不会放弃我的大丈夫气概,像班超那样放下笔墨,投身军旅。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诗中描写了一位从军士兵的豪情壮志和对家国的忠诚,表达了他为国家英勇作战的决心,以及对自己能够为国家效力而感到自豪的情感。

首联“一身既从军,宁复顾家室?”直接表达了士兵对战争的投入程度,他一心一意地投入到战斗中,不再考虑家事。这表现出士兵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和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忠诚。

颔联“日食官仓粮,惟知事行役。”描绘了士兵日常生活的艰辛,他们每天只能吃到粗糙的粮食,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们仍然坚守岗位,尽心尽力地完成工作任务。这反映了士兵对职责的尊重和对国家的忠诚。

颈联“昨朝号令下,负弩趋大碛。”描绘了士兵接到命令后,立即行动的情景。他们背负着弓箭,迅速赶往沙漠边陲。这展示了士兵的勇敢和迅速的行动能力。

尾联“男儿重横行,万乘假羽翼。意气从中来,性命何所惜?”表达了士兵对战争的态度和信念:“男儿应该重振旗鼓,为国家效力。只要心中有信念,即使面对死亡也无所畏惧。”这是一首表达壮士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的诗歌。

这首诗通过对壮士的描述,展现了他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以及对战争的勇敢和决心。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军人的尊重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