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桓城下白翎雀,雌雄相呼以为乐。
平沙无树托营巢,八月雪深黄草薄。
君不见旧时飞燕在昭阳,沈沈宫殿锁鸳鸯。
芙蓉露冷秋宵永,芍药风暄春昼长。
【译文】
乌桓城下,白翎雀儿成双对在嬉戏。
没有树木可以托着巢,它们只能飞到平沙上营巢。
八月间大雪封山,黄草被雪压得很低很薄。
你可知道,从前那群飞燕曾在昭阳宫?
沉甸甸的宫殿,锁住了一对对鸳鸯。
芙蓉花沾着露珠冷清清的,秋天的夜晚长又长。
芍药花开时,春风和暖,春天的日子又漫长。
【注释】
乌桓(wūhuán)城:指汉代乌桓人所建的城池。《后汉书》卷九十七《乌桓传》:“乌桓国,在上谷郡东北。有侯伯、单于二种。”
白翎雀:即“鸊鶋”。
雌雄相呼以为乐:形容夫妻或情侣之间亲昵。
营巢:筑巢繁殖。
昭阳:汉宫名,在未央宫之南,汉武帝刘彻曾居此。
沈沈:形容声势大而沉闷。
鸳(yuān)鸯(yīng):同“鸳鸯”,比喻恩爱的夫妻。
芙蓉:荷花的别称。
芍药(sháozhào):芍药科芍药属植物。夏季开花,花色有红、紫、粉、白诸色。春、秋为盛花期。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白翎雀在乌桓城下的生活,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喜爱和对不自由生活的厌恶之情。
首句“乌桓城下白翎雀”点明了鸟雀的栖息之地和所处的时节。乌桓城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今河北省北部地区,这里曾是鲜卑族建立的乌桓国的都城。诗人用“城下”二字概括了乌桓城的地理位置,突出了乌桓城与白翎雀的特殊联系。白翎雀是一种生活在北方地区的小鸟,它们喜欢栖息在乌桓城下,与城中的人类和谐相处。第二句“雌雄相呼以为乐”进一步描绘了白翎雀的习性。这里的“相呼”二字,不仅表达了鸟儿之间的相互呼唤,还暗含了人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这种和谐相处的赞赏之情。接下来两句“平沙无树可托营,八月雪深黄草薄。”则通过具体描写白翎雀的生活环境来展现它们的自由生活状态。平沙意味着宽阔平坦的土地,这样的环境适合鸟儿们筑巢繁殖,它们可以在这片土地上自由地飞翔、觅食。而“八月雪深”和“黄草薄”则描绘了恶劣的气候条件,但即便如此,鸟儿们依然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这两句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展现了白翎雀不畏艰难、顽强生存的精神风貌。
最后两句“君不见旧时飞燕在昭阳,沈沈宫殿锁鸳鸯。”以历史典故引出现实场景。昔日的皇宫中,曾经有过一对对恩爱的夫妻,他们在一起度过了幸福的时光,如今却只剩下深深的叹息。这一转折让人不禁联想到现实中的白翎雀,它们在乌桓城下自由自在地飞翔着,而那些曾经拥有美好爱情的飞燕却被困在封闭的宫殿之中不得自由。诗人借用这一历史典故,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自由生活被束缚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描绘了白翎雀的自由生活,又表达了对不自由生活的无奈。同时,诗歌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