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生与我皆蜀人,留滞东南凡几春。
每拂齐纨作山水,使我感慨怀峨岷。
如此长身两松树,满谷悲风散阴雾。
雌雄如剑变为龙,鳞鬣齐成擘崖去。
秘阁尝观韦偃图,苍润雄深世所无。
默识形神出模画,把笔莽苍增嗟吁。
玉堂宝书本同馆,官府既分难复见。
摩挲新墨慰衰朽,鬓雪飘萧数开卷。
昔我樵牧青城山,坐起政在双树间。
当时简生若相见,应并写此听潺湲。
刘郎集贤好宾客,好著幽窗对晴碧。
凌灵为我哦七言,有鹤飞来破秋色。

【注释】

题简生画涧松简生:诗人的朋友。

简生与我皆蜀人,留滞东南凡几春:与我的朋友简生都是蜀地人,我滞留在东南地区好几年了。

每拂齐纨作山水,使我感慨怀峨嵋:每一幅画都让我感受到山的气势,让我感叹峨眉山的雄伟。

如此长身两松树,满谷悲风散阴雾:这长着身子像松树一般的画作,让山谷中的悲伤的风吹散了阴霾。

雌雄如剑变为龙,鳞鬣齐成擘崖去:雌雄之形如利剑变成龙,鳞与鬣都成了石壁的样子被凿去了。

秘阁尝观韦偃图,苍润雄深世所无:曾经在宫中观赏过韦偃的绘画作品,他的作品苍老浑厚、雄浑深邃,是世上罕见的。

默识形神出模画,把笔莽苍增嗟吁:默默记住了他作品中的形和神,拿起笔来创作时,不禁感到惊叹。

玉堂宝书本同馆,官府既分难复见:玉堂中珍藏的宝书与我同在一个书馆,但官府已经分开,我无法再见到它们了。

摩挲新墨慰衰朽,鬓雪飘萧数开卷:抚摸新墨以安慰自己衰老的身体,看着雪白的头发,翻开书卷。

昔我樵牧青城山,坐起政在双树间:以前我常常去青城山砍柴放牧,坐下来休息时,看到两座山峰之间,有一片树林,仿佛看到了你的身影。

当时简生若相见,应并写此听潺湲(yuān):如果当时我与你相见,一定会一起吟诵这首诗,听那泉水潺潺。

刘郎集贤好宾客,好著幽窗对晴碧:刘郎喜欢在书房里招待宾客,喜欢对着晴朗的碧空书写诗篇。

凌灵为我哦七言,有鹤飞来破秋色:凌灵为我吟咏七言诗,有一只鹤飞过来打破了秋天的色彩。

【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诗。简生是作者的朋友,也是一位才子。两人同为蜀人,久居江南,共事于文馆。简生擅长绘画,其笔下的山水草木极富生气,而其诗亦清新高远;此诗便是赠给简生的。

开头两句点明题旨——简生与我都是蜀人,现在滞留在东南地区已有几年了。“简生”即指作者的朋友。“简生与我皆蜀人”一句说明二人同属蜀地,地域相同;“留滞东南凡几春”则说明两人滞留东南已多年。

三、四句描写简生画中的景象,抒发自己的感慨。每幅画中都表现出山的气势,让人感叹峨嵋山的雄伟。

五、六句进一步写简生画中的内容。松树长着身子,犹如两棵松树;满谷的悲风,使阴云散去。雌雄二松化作两条龙,鳞片与鬣角都已变成了岩石。

后四句写简生画的技法及风格。他曾在宫中观赏过韦偃的绘画艺术,他的画作苍老浑厚、雄浑深邃,是世上难得的。但他却默默地记住了画中的形态,拿起笔来创作时,不禁感到惊叹。

七、八句回忆昔日与简生相遇的情景。当年我在青城山樵夫牧童般的生活状态中,坐着休息时,看到两座山峰之间,有一片树林,仿佛看到了简生的身影。

九、十句表达自己思念简生的心情。当时简生若是能与我相见,必定会一同吟诵这首诗,听着泉水潺潺的声音。

十一、十二句写简生在玉堂中接待宾客,喜欢独自坐在幽静的书房里对晴空下碧翠的景色进行书画的创作。

十二句描绘简生画中的景象,他画中有两只鹤飞翔在碧空之中,打破了秋天的色彩,使秋天变得生机盎然。

十四句写作者赠画给简生。作者曾在宫中看过简生的画作,那是一幅非常精彩的画,作者一直保存在心中。如今作者将这幅画赠送给简生,希望他能够欣赏。

十五句写简生收到画后的感慨。当简生打开画卷时,看到了自己的身影,不禁感叹不已。

十六句写简生听到作者赠画的消息后的反应。听到作者送画的消息后,简生也非常高兴,因为作者曾说过:“刘郎集贤好宾客”这句话。

十七、十八句描绘简生画画时的场景。简生喜欢在书房中招待宾客,喜欢对着晴朗的天空写下自己的诗句,画出自己心中的风景。

最后两句描绘简生作画时的情景。他一边吟诵诗句,一边挥动笔墨,笔下的墨色如同新的一样,他看着这些墨迹不禁感叹不已。

这首赠诗表达了作者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