谖草生竹间,翠色相绸缪。
美人欣有托,君子故忘忧。
昔闻有鸣凤,饮水来丹丘。
不食众木实,乐只淇园秋。

【注释】

①谖(quán)草:一种植物。

②绸缪:缠绕,缠绵。

③翠色:指萱草的颜色。

④美人欣有托:指诗人把心事托付给美人。

⑤鸣凤:传说中的凤凰,这里以凤凰比喻君子。

⑥丹丘:即蓬莱山,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⑦众木:众多的树木。

⑧淇园秋:指《诗经·国风·卫风·淇奥》中的“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赏析】

这首五言诗,前四句写景,后三句抒情,是一首托物寓志、寄情山水的佳作。

开头两句:“忘忧萱草生,日暮仍青青。”这是对萱草生命力的一种赞美,也是对贤人君子的一种颂扬。萱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疗愁”,因为古人认为吃了它能够忘却忧愁,所以又称“忘忧草”。在这首诗里,诗人借萱草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他希望自己能像萱草那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被烦恼所困。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像贤人君子一样,能够忘却一切忧愁,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

中间两句:“美人知我心,君子乐我德。”这是对诗人内心的抒发,他通过与美人的交流,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他说:“你既然知道我的心意,那么我就放心地将我的一切寄托在你身上了。”这里的“美人”,既是对知己的称呼,也是对他内心世界的隐喻,代表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而“君子”则是对自己的一种期许,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君子一样,有着高尚的品质和美好的德行。

最后两句:“昔闻有鸣凤,饮水来丹丘。”这是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他在回忆中寻找到了一种美好的境界——那就是像传说中的凤凰一样,能够在丹丘这样的仙境中得到净化和升华。这里的“丹丘”,既是指神话中的仙境,也是指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而“饮涧水来”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意味着他愿意像凤凰一样,在清泉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和品质。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悠远;通过对萱草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喜爱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贤人君子的敬仰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