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和声天下作,太平去后淳风薄。
后庭玉树久摧残,南苑霓裳竟寂寞。
此山万古留佳名,此地万年能长乐。
风清月白天籁鸣,满耳如闻奏韶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必须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的提示,然后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把握诗中表达的情感,最后进行赏析。“鼓乐名山”是全诗的第一句,意思是太平之世的鼓乐之声遍布名山大川。第二句“太平去后淳风薄”,是说太平时期以来的淳朴之风已经消失殆尽了。第三四句“后庭玉树久摧残,南苑霓裳竟寂寞”,是说自从太平之朝以来,后庭的玉树已经被摧残,南苑的霓裳舞也变得寂寥无声。第五六句“此山万古留佳名,此地万年能长乐”,是说这个山自古以来就留下了美好的名声,这个地方能够永远地欢乐。第七八句“风清月白天籁鸣,满耳如闻奏韶濩”,是说在风轻月明的夜晚,大自然发出的声音犹如天上的《韶》乐一样动听。
【答案】
①这首诗以太平盛世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和谐美妙的图景:山中回荡着优美的乐声;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②诗人以“太平”、“淳风”等词赞美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以“玉树”“霓裳”“佳名”“长乐”等词描写太平盛世的盛况。③“后庭玉树久摧残”“南苑霓裳竟寂寞”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太平之朝以后宫廷歌舞艺术的衰落,以及当时音乐文化的不发达,表达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怀念之情。④“此山万古留佳名”“此地万年能长乐”两句,既抒发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美好回忆,又表明诗人对当今社会的忧虑之情。⑤“风清月白天籁鸣”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声音之美,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⑥“满耳如闻奏韶濩”一句,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作者对太平盛世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