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青天上,绣衣骢马行。
霜威御史府,春色锦官城。
万里平反报,三年菽水情。
相逢一杯酒,似为别离倾。
【注释】
蜀道指四川的山路,青天指晴空;
绣衣指御史官服,骢马指青色的骏马;
霜威指霜降的寒威,御史府指御史台;
春色锦官城指成都锦官城,是唐代成都的别称。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蜀道、御史府和成都等景物,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待。
蜀道青天上,绣衣骢马行。
霜威御史府,春色锦官城。
万里平反报,三年菽水情。
相逢一杯酒,似为别离倾。
【注释】
蜀道指四川的山路,青天指晴空;
绣衣指御史官服,骢马指青色的骏马;
霜威指霜降的寒威,御史府指御史台;
春色锦官城指成都锦官城,是唐代成都的别称。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蜀道、御史府和成都等景物,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待。
【注释】渺渺:遥远的样子。烟波:指江湖水面的雾气和水波。盟鸥鹭:比喻与自然为友。五湖:泛指太湖一带。王侯:指权贵。管甚:何必。 【赏析】这是一首写渔父生活态度的诗,诗人以清高淡泊的情趣来描绘渔父的形象(“渔父词二首”是一组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 诗的开头两句,用简洁的文字勾画出一幅渔人驾着小舟,在茫茫烟波中悠然自得地飘流的画面。“渺渺”,写出了水天相接、一望无际的辽阔景象;“烟波”
【解析】 此诗是写杭州的灵隐寺山门,“灵隐”“龙涧”指山门。前联描写灵岩寺一带的自然风光。后联写山门外的湖上月色。 译文: 龙涧回风,山谷中松涛声连着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树的影子映在湖面上。 赏析: 灵隐寺是杭州最古老的寺院,位于飞来峰下、北高峰西侧,始建于东晋。该寺历史悠久,历代高僧辈出,有“东南佛国”之美誉。诗人登临灵隐寺,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副对联。“灵隐”,点题,表明了诗人登临的目的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美景和放鹤的宁静意境。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题孤山放鹤图 其一": 这是诗的题目,指的是诗人创作的《孤山放鹤图》的第一幅画。 2. "西湖清且涟漪,扁舟时荡晴晖。": 描述了西湖的美丽景象。“清且涟漪”意味着湖水清澈透明,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扁舟时荡晴晖”则描绘了小船在阳光照耀下轻轻摇曳的景象。 3. "处处青山独往,翩翩白鹤迎归。": 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神宗元豐元年(西元一零七八年)二月十二日在徐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内容描写了作者与友人欢聚的情景。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满捧金卮低唱词 - “满捧金卮”:意思是捧着满满的一杯酒(卮),这里的“卮”指的是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 “低唱词”:低声吟唱着诗词。 第二句:尊前再拜索新诗 - “尊前”:指酒席前的酒杯。 - “再拜”:再次下拜,表示尊敬。 -
浪淘沙令 今古几齐州,华屋山丘。 杖藜徐步立芳洲,无主桃花开又落,空使人愁。 波上往来舟,万事悠悠。 春风曾见昔人游,只有石桥桥下水,依旧东流。 赏析 这首词作于南唐后主李煜被囚汴京期间,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在失去故国后的孤独与哀愁。词中的“帘外雨潺潺”不仅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意解读 首句“今古几齐州”
【译文】: 潮汐的起伏何时能停息。送别的人已衰老。 消沉的心情是无穷无尽的。都在长空、淡淡鸟儿飞中。 海门几处绿青山很矮小。望极烟波渺渺。 何时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桴、浮到东方日出时。 【注释】: 1.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春如锦”、“一斛珠”等。 2. 浙江舟中作:在浙江江面上作的一首词。 3. 潮生潮落何时了:潮水涨起又退下,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潮生潮落,指潮汐涨落。 4. 断送行人老
虞美人 池塘处处生春草。芳思纷缭绕。 醉中时作短歌行。无奈夕阳、偏旁小窗明。 故园荒径迷行迹。只有山仍碧。 及今作乐送春归。莫待春归、去后始知非。 注释: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秋蕊香”、“南乡子”等。 池塘处处生春草:春天的池塘里到处都是新生的绿草。 芳思纷缭绕:心中充满了对春天的喜爱和思念。 醉中时作短歌行:在醉酒的状态下吟唱着短歌。 无奈夕阳、偏旁小窗明:但可惜的是
注释: 1. 东吴震泽州:东吴,指的是古代的吴国,震泽州,是现在的苏州。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住在东吴的震泽州。 2. 烟波日日钓鱼舟:烟波,指的是烟雾弥漫的水波,日日,表示每一天,钓鱼舟,是指渔船。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在烟雾弥漫的水波中每天都要坐渔船去钓鱼。 3. 山似翠,酒如油:山似翠,是指山的颜色像翠绿色,酒如油,是指酒的颜色像油一样亮。这句诗的意思是山上的颜色像翠绿色,酒的颜色像油一样亮。 4.
注释: 1. 昔年曾到孤山,苍藤古木高寒。 2. 想见先生风致,画图留与人看。 译文: 曾经来到过孤山,看到苍老的树木和藤蔓,它们高大而寒冷。 想象着先生的风度,他的画作让人欣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观察画面中的景物,抒发了自己的情感。首句“昔年曾到孤山”,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到过孤山的经历,孤山上有苍老的树木和藤蔓,给人一种高大而寒冷的感觉。次句“苍藤古木高寒”
注释: 春风:春天的风。阆苑:指仙境。三千客:形容客人很多,有三千人之多。 明月:明亮的月光。扬州第一楼:指扬州城楼上的观景楼。 赏析: 这首春联以春风、明月为背景,赞美了扬州城的景色。上联“春风阆苑三千客”,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在阆苑(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所)中,有三千个客人正在欣赏春天的气息。下联“明月扬州第一楼”,则描绘了扬州城的美景:在明月之下,有一座观景楼,是扬州城中最美丽的建筑
这首诗是诗人对杨幼澄教授归江西的送别之作。首联写久别重逢之情;颔联写离别之难,表达出诗人欲别难舍之意;颈联以“怜”和“忆”为关键词,抒发了诗人对江总、幼安的思念之情;尾联则表达了自己著书满屋的愿望,以及与知音共享佳作的喜悦之情。 注释: 1. 客里相从久:在客居之地与你相识相伴很久了。 2. 愁中欲别难:在忧愁之时,想要分别却感到难以割舍。 3. 此行登仕版:此次出行,是为了登上仕途之板。 4
``` 幕府文书静,湖山春事多。 译文: 在幕府里,文书已经平息,湖光山色,春意盎然。 注释: 幕府:指官署、军府,这里代指作者的官职所在地。 文书:指书信、公文等文件。 静:平静、安宁。 湖山:指湖泊和山林,泛指自然风光。 春事:春天的事务、活动。 风烟:指山水间的风烟云气,形容风景优美。 逸兴:超脱闲适的心情或兴趣。 花鸟:指美丽的花朵和鸟儿,常用来象征生机与活力。 高歌:高声歌唱
注释: 德邵龟龄迈,神全鹤发春。 德邵先生年纪已经很大了(迈),但精神仍然像春天一样旺盛(神全鹤发春)。 管宁安皂帽,龚胜谢蒲轮。 管宁戴着黑色的帽子,龚胜拒绝了皇帝的邀请(安皂帽、谢蒲轮)。 小楷名空在,遗言意更亲。 虽然书法技艺高超(小楷名空在),但留下的遗言更让人感动(遗言意更亲)。 平生知己恨,泪落霅溪滨。 我一生最遗憾的事情是没能和这位知己相见(平生知己恨)
送刘伯常淮东都事 久客倦游甚,思归劳寸心。 之子复南迈,欲别惜光阴。 萧条楚山远,渺弥淮水深。 梦中不可到,何用解愁襟。 【注释】 ①久客:长期作客。②子:对年轻人的称呼。③南迈:向南进发,指赴任。④解:解除。⑤襟:衣襟。⑥楚山:今安徽境内的一座山脉。⑦淮水:流经今江苏和安徽的一条大河。⑧梦:这里指做梦。 译文 久居他乡做官很疲倦,想到要回家来心里就难过。 年轻人又要往南去上任
晋公子逃到狄国去,图谋邀请御史端父同赋这首诗。 杌隉(yú yì)居蒲日,艰难奔狄时。 天方兴伯者,数子实从之。 岁久丹青暗,人贤简册悲。 至今绵上路,犹忆介之推。 注释: 杌隉(yú yì):指晋献公的庶子重耳,因被封于虞地而称“虞公”。 蒲日:蒲邑。 艰难:处境困难。 伯:霸主。 数子:指晋国大夫荀林父。 丹青:指晋军在绵上所筑的土山堡垒。 简册:指晋国灭亡后
【解析】 题米元晖山水是苏轼的一首五言绝句。首句“卧游渺万里”写诗人在梦中漫游,仿佛已经跨越了万里之遥,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第二句“楚天清晓秋”点明了诗人所在的方位和时间。第三四句写诗人眼前所见到的江上初日、白云山际的景象。第五六句写诗人所见的烟树莽苍,孤舟隐约的情景。最后两句“丹青不可作,思子徒离忧”,是诗人对画工们发出的感慨与警告,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