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觉境清凉地,要阐毗卢贝藏开。
飞锡不妨随鹤下,蟠桃曾见有龙来。
相逢定性三生路,尽了尘心万劫灰。
忆我初年慕禅蜕,石桥烟雨过天台。
题圆觉天台教寺
大圆觉境清凉地,要阐毗卢贝藏开。
飞锡不妨随鹤下,蟠桃曾见有龙来。
相逢定性三生路,尽了尘心万劫灰。
忆我初年慕禅蜕,石桥烟雨过天台。
注释:
- 大圆觉境:指佛的大觉境界,即佛的觉悟境界。
- 清净地:佛教用语,意指修行者所居住或活动的清静之地。
- 要阐:需要阐释、解释。
- 毗卢贝藏:梵语“毗卢遮那”的简称,为佛教名词,意为光明遍照,象征佛陀如来应世之身,即释迦牟尼佛。
- 飞锡:古代僧人乘坐锡杖飞行,这里比喻修行者如鹤飞升。
- 蟠桃:传说中的仙果,常与长生不老联系在一起。
- 三生:佛教用语,指前生、今生、未来生,泛指前世、今生和来世。
- 尘心:佛教用语,指世俗之心,即凡心。
- 禅蜕:禅宗中,指出家剃度后的法号。
- 石桥烟雨:形容景色幽美,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 天台:中国佛教名山之一,这里指代寺庙所在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佛教圣地天台寺的颂诗。诗人以大圆觉境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清净无垢的景象,并表达了对毗卢贝藏的崇敬之情。同时,通过描绘飞锡随鹤下,蟠桃见龙来等自然景观,展现了天台寺的神秘魅力。最后,诗人回顾了自己初年对禅宗的向往之情,以及在石桥烟雨中的天台寺之行,充满了对佛法和自然的热爱与敬畏。整体而言,这首诗既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