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清明近,幽斋白日长。
怀君当此际,为客在他乡。
有恨花随水,无情鬓易霜。
遥知故园竹,新笋过邻墙。

诗句释义

  • 客中寄文彬:诗名,表达了作者身处异地时对家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 细雨清明近:清明节时节,细雨纷纷,天气渐暖,暗示着春天的临近。
  • 幽斋白日长:形容在幽静的书房中,白天时间显得格外漫长。
  • 怀君当此际: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清明时节),作者怀念故友。
  • 为客在他乡:作为旅人,身在他乡。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漂泊他地的孤独和无奈。
  • 有恨花随水:看到花儿随着流水而去,心中充满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遗憾。
  • 无情鬓易霜:岁月不饶人,不知不觉间,自己的鬓发已经染上了霜白。
  • 遥知故园竹:通过想象故乡的竹林,感受到家的温馨和归属感。
  • 新笋过邻墙:新发的竹子越过了邻居的墙头,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寓意着新生和希望。

译文

细雨纷飞,正值清明时节,天气渐渐变暖。
我独居在幽雅的书房里,白日悠长。
此时最想念故友,我在异乡飘泊。
看着花儿被水带走,心中满是遗憾。
岁月不饶人,不知不觉间,我的鬓发已变银白。
远想家乡的竹子,新发的竹笋已越过邻居的墙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特定节气——清明时节,独自居住在外地时所作。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朋友的深切思念。诗中的“细雨清明”、“幽斋白日长”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朋友的怀念形成鲜明对比。特别是“有恨花随水”,不仅表达了对流逝时间的感慨,也隐喻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无奈与遗憾。而“无情鬓易霜”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使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诗中的“遥知故园竹”、“新笋过邻墙”两处描写,不仅美化了画面,更富有象征意义。竹子常被视为坚韧、高洁的象征,而“新笋过邻墙”则给人以新生和希望的感觉,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状态的表达,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探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