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游群玉洞,君寓括苍山。
出处虽殊调,心神本共闲。
煮蒲居石室,收印入松关。
岂被浮名缚,悠然天地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为“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然后再逐句解读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最后进行赏析。
题艾子才括苍吏隐卷:艾子(一作“艾蒿”)的才情被括苍山的官吏所赏识,请他隐居在括苍山。艾子(一作“艾蒿”):即艾蒿,传说中春秋时楚国人。艾蒿有才,隐居于括苍山,后因以喻隐居者。括苍山:在今浙江丽水市境内。
我游群玉洞,君寓括苍山。出处虽殊调,心神本共闲。煮蒲居石室,收印入松关。岂被浮名缚,悠然天地间。
第一联:“我游群玉洞,君寓括苍山。”写我漫游群玉洞,君寄身于括苍山。首联起句用对偶句式,点明出游之由;颔联承上启下,说明出游的原因;颈联进一步写出游之目的;尾联则表明出游的结果。
第二联:“出处虽殊调,心神本共闲。”虽然出处不同,但心意相通,都为悠闲自在。
第三联:“煮蒲居石室,收印入松关。”隐居之处是石室,收官印入松关。这是实写。
第四联:“岂被浮名缚,悠然天地间。”难道被功名利禄所束缚?悠然自得地在天地间徜徉。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对名利看淡、追求自由的精神。
赏析:
此诗是作者游览括苍山之后写的一首山水田园诗。全篇写景,却处处扣住一个“闲”字,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高风亮节。
前两句“我游群玉洞,君寓括苍山”,写我到群玉洞游览,而君则寄身于括苍山。首联用对偶句式,点明出游的由头;颔联承上启下,说明出游的目的;颈联进一步写出游之目的;尾联则表明出游的结果。
三、四两联分别写自己和友人在隐居生活中的心态及行为。“煮蒲居石室”,“收印入松关”,写自己和友人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他们的清高脱俗。
五、六两联写自己的情怀。“岂被浮名缚”,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悠然天地间”,则表现出诗人志趣高雅、胸怀坦荡的性格特点。
全诗结构紧凑,脉络分明。首二联写游踪;三、四联写隐居生活;五、六联写心境。层次井然,意境悠远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