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五更时,山家鸡乱啼。
风生梧树里,月过纸窗西。
为客心牢落,伤时气惨悽。
遥怜征战地,万骨委尘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赏析”,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赏析。
首先看注释①,“五更”是古代将夜晚分为五段,每段为一个时辰,其中“五更”指半夜十二点至凌晨两点这一段,这里代指夜半时分;“山家”指山村人家;“鸡乱啼”形容鸡鸣声杂乱无序地响起来,表现了鸡乱鸣的景象。
接着看注释②,“风生”是风吹起的意思,梧桐树是常绿乔木,叶子四季不凋落,故称“梧树”,“里”即“间”。这里用梧桐树作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夜深人静时微风拂动梧桐树梢的意境。
再看注释③,“月过纸窗西”意思是月亮从纸窗那边照过来,“纸窗”指纸糊的窗子。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幽静的环境之中,看到一轮明月从纸窗外洒下皎洁的月光,显得格外明亮而宁静。
然后看注释④,“万骨”指无数的尸体;“尘泥”指泥土。“遥怜”是远远怜爱的意思。“征战地”即战争之地。这两句写诗人远望战争之地,想象那里的战死沙场者成千上万,尸骨散落在尘土中的情景。
最后看注释⑤,“心牢落”即心情沉重、忧闷;“气惨凄”即情绪悲切、凄凉。“客”指诗人自己,“遥怜”表明诗人对远方战事的深切同情,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反感与厌恶。
最后看译文,“枕上作”,即在睡觉时写的;“梦断五更时,山家鸡乱啼”“山家鸡乱啼”,描写了一个寂静的夜晚,作者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听到远处传来的山中公鸡的叫声,打破了夜的宁静,也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风生梧树里,月过纸窗西”,诗人以梧桐树和纸窗为意象,通过动静相衬的手法,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同时渲染了诗人愁绪萦绕、百无聊赖的心情。
“为客心牢落,伤时气惨凄”,诗人以客居他乡的心情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内心愁绪萦绕、百无聊赖、悲伤哀怨的情绪。“为客”一词直接点明自己的游宦身份,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漂泊无定、寄人篱下之苦;“心牢落”一词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愁绪萦绕、百无聊赖的心情。
“遥怜征战地,万骨委尘泥”,诗人以万骨归土的意象表达了对战争的深深痛恨之情。这里的“万骨”既表示数量之多,又暗示了战争的残酷性,“万骨委尘泥”则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战争的强烈谴责。
【答案】
枕上
梦断五更时,山家鸡乱啼。
风生梧树里,月过纸窗西。
为客心牢落,伤时气惨悽。
遥怜征战地,万骨委尘泥。
译文: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在被窝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听到远处传来山中公鸡的叫声,打破这夜的宁静。
一阵凉风吹过梧桐树之间,明亮的月光照射到纸上的窗户上。我独自一个人在外漂泊,心情忧郁、烦闷。心中忧虑重重,思绪万千,难以排遣。我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朋友,思念故乡的一切。
我遥望远方的战场,那里战火纷飞,血流成河。战场上的士兵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的鲜血洒满了大地,染红了大地。那些无辜的人们失去了生命,他们的家人和朋友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我深感痛心的是我无法为他们报仇雪恨。我深深地感到战争的残酷无情,它是人类最残酷的惩罚之一。我呼吁人们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因为只有和平才能使人们安居乐业,让子孙后代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