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阳副使心如水,玉笥先生鬓若丝。
千里江湖怜远别,三年父子费相思。
微茫暝色沙头树,惨淡离情卷里诗。
目送云帆烟水阔,梅花开后是归期。
【注释】
虞衡:古代官署名,掌管皇家苑囿的山林泽物。
池阳:即池州,今属江西。副使:指地方行政长官助理的官职。
玉笥(shì):竹制容器,此处代指诗人自己。鬓若丝:形容年岁已高,头发如丝。
微茫:天色昏暗不明的样子。暝(míng)色:天色暗淡貌。
惨淡:暗淡无光,这里指心情黯淡。卷里诗:指书信。
梅花开后:指冬季到来,梅花开放是冬日来临的标志。此指春天即将到来。
【赏析】
《送家舅吴先生往池州寻子时居虞衡之职》,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写诗人在送别家舅吴先生去池州寻子的情景,抒发了对远行的亲人的关切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和感激。
首句“池阳副使心如水”,以比喻的手法,描绘出诗人内心平静而淡然的态度。他像那平静的池水一般,没有任何波澜,只有深深的情感在里面流淌。这种态度,既体现了诗人的豁达胸襟,也反映了他对家舅吴先生的关心和期待。
第二句“玉笥先生鬓若丝”,则用“鬓若丝”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表达诗人对家舅吴先生的尊敬和怀念。他的头发已经白如丝,但仍然保持着那种儒雅的气质,这也正是他作为一位官员应该具备的品质。
接下来“千里江湖怜远别,三年父子费相思”,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家乡、与亲人别离的痛苦和无奈。他深知这次离别将带来多少思念和牵挂,因此心中充满了同情和怜悯。同时,他也明白这是为了家庭的长远利益,因此尽管痛苦,也只能默默承受。
第三句“微茫暝色沙头树,惨淡离情卷里诗”,通过描绘傍晚时分的天空和江边的景色,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这里的“微茫”、“惨淡”等词语,都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孤独。同时,“卷里诗”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心中的思绪纷乱,难以平复。
最后一句“目送云帆烟水阔,梅花开后是归期”,则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诗人站在江边,目送家舅吴先生乘风破浪地离去,直到消失在远方的天际。他的心中充满期待,希望早日能够再次相见。这里的“梅花开后是归期”一句,更是寄寓了对未来团聚的美好期望。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和感激。同时,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比喻,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