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东有白石,堂西有白石。
堂南有白石,堂北有白石。
团团若天成,光彩眩玉色。
煮之可充饥,拂之可为席。
磨涅不磷缁,宜比君子德。
若人好斯堂,因之扁坚白。
【解析】
此诗是谢灵运的名篇,全诗写白石堂的美景,并借物言志,赞美主人翁的高洁品格。前四句描写了白石的形状、质地及色泽;后四句则从功用上进一步表现其高洁之性。最后一句以“坚白”二字点明主题,赞扬主人翁品德如玉般洁白高尚。
【答案】
①题:题字或作“铭”。②堂东有白石:东边(堂前)有块白石头。③堂西有白石:西边(堂前)也一块白石头。④堂南有白石:南边(堂前)也有块白石头。⑤堂北有白石:北边(堂前)也一块白石头。⑥团团若天成:圆圆的像天然形成的一样。⑦光彩眩玉色:光彩闪耀,使人眼花缭乱,好似玉石那样晶莹润泽。⑧煮之可充饥:把白石头煮一煮可以当饭吃。⑨拂之可为席:用手抚摸它,可以做席子呢。⑩磨涅不磷缁:即使经过磨洗也不会磨损,不会变黑而沾污。⑩宜比君子德:应该和君子的品德相比。⑩若人好斯堂:如果人们喜爱这白石堂。⑩因之扁坚白: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坚白斋”。
赏析:
这首诗是咏白石堂的,白石堂的得名,与诗人自号“山客”、“逸民”有关。诗人曾写过《游赤石进帆海》诗,其中写到“晓霞将雨行”;又写过《登江中孤屿》诗,其中写到“乱云俱脚下”,“积翠临秋浦”;在《初去郡》诗中也写到“晚泊无梁浦”。“白石”,就是“碧石”,是作者所喜爱的自然景物。
首句开门见山,说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白石。第二句承前意,进一步描绘出四块白石的形状、质地及色泽。第三句由四面白石转到正面白石。第四句再由正面白石回到四面白石,这是用一个“团团”来概括四面白石。
接下来四句从功用上进一步表现其高洁之性。前面三句都是写白石的外观特征,这里转而写白石的功能,即煮、拂可以充饥做席,经磨洗不会磨损。最后两句是总评。“宜比君子德”,是说白石的品质与君子的德行相似。因为君子要“克己复礼”,而白石经久不变,不受污染,所以能“磨涅不缁”,与君子相类。“若人好斯堂”,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坚白斋”。这样,诗人对白石堂的描述便告一段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