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燕新乳,蒲风拂面收残雨。
江头竞渡鼓轰雷,千载遗风续荆楚。
嗟哉三闾贤大夫,汨罗自溺胡为乎。
怀王信谗薄忠义,清沟岂肯同污渠。
宁甘一死葬鱼腹,万古湘潭深且绿。
至今竞渡起歌声,听者如歌还似哭。
喧呼两岸声沸天,不知胜负谁家船。
锦幖夺得唱邪许,尽说儿郎年胜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主要意象、情感等,结合具体的语境和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

“榴花”是石榴花,“燕新乳”是燕子衔来的初乳。诗人以石榴花的盛开比喻了江头竞渡的热闹场面,又借燕子的新乳暗示了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收残雨”指春末夏初,雨水将尽,天气开始转晴。诗人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发的景象:江面上,竞渡的鼓声如雷,人们挥汗如雨地划船争渡。

颔联写竞渡的场景。“江头竞渡”“千载遗风”。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力烘染了竞渡的热烈场面。“胡为乎”即何为。诗人用反诘句式,表达了自己对屈原的同情。屈原在楚国被秦军攻破后,投汨罗江自尽,而楚怀王听信了奸臣的话,放跑了屈原。所以这里诗人讽刺的是怀王听信谗言,疏远贤人。“清沟岂肯同污渠”,诗人在这里进一步表达了对怀王的愤慨之情。

颈联抒发诗人对屈原的崇敬之情。“宁甘一死葬鱼腹”,诗人以屈子自喻。他宁愿像屈原一样,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愿苟且偷生,随波逐流。“万古湘潭深且绿”,“万古”指的是时间悠久、历史长久。这里,诗人以湘潭的绿色来象征忠诚与坚贞不屈的精神。

尾联写诗人观战的感受。“至今竞渡起歌声”,意思是至今每年赛龙舟时,都响起了歌声。诗人认为赛龙舟的活动是继承了屈原的精神。“听者如歌还似哭”,意思是观看比赛的人,有的高兴,有的悲伤,有的快乐,也有的哀伤。作者用“如歌还似哭”来形容人们的不同反应,说明赛龙舟的活动既有欢乐,又有悲哀,反映了观众的不同感受。

【答案】

译文:

榴花开放,燕子衔来了新乳,蒲草吹拂着人的脸颊,把残雨收回去。江上举行龙舟竞赛,鼓声如雷震天响,千年的遗风还在延续着荆楚一带的传统。可叹啊,这位三闾大夫,为何要投江自沉?因为怀王听信了奸佞小人的挑拨离间之言,疏远了忠良之人才致如此!难道就愿意让清白的河水成为浊流吗?宁可死了也要保全名节,永远留在人间,让人世永远记得你!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端午龙舟竞渡时的盛况及诗人对屈原忠贞爱国精神的崇敬。首联两句,诗人以石榴花开、燕子衔乳的景物描写,烘托出端午龙舟竞渡的喜庆气氛;第二联紧承上联,诗人运用想象之笔,描绘了江头竞渡的热闹场面。“收残雨”“轰雷”二字,形象地表现出了龙舟竞渡的激烈场面。第三联直抒情感,诗人以屈原自比,表达了他忠于国家、献身事业的高尚情操。第四联,诗人以湘水之水为喻,赞美了屈原的高洁品质。最后两联,诗人通过对观众的反应的描写,表现了人们对龙舟竞渡活动的热爱和对屈原的敬仰之情。全诗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激情和活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