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才馀骨与毛,枯株倚着费抓搔。
何人终惠还刍秣?拂拭风鬉气尚豪。
注释:
百战才得的马骨毛已磨损,枯树倚靠着需要人抚摩。
是谁最终施恩赐给马饲料和草?拂拭着骏马仍显得气宇轩昂。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瘦马比喻自己,借物言志,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百战才馀骨与毛,枯株倚着费抓搔。
何人终惠还刍秣?拂拭风鬉气尚豪。
注释:
百战才得的马骨毛已磨损,枯树倚靠着需要人抚摩。
是谁最终施恩赐给马饲料和草?拂拭着骏马仍显得气宇轩昂。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瘦马比喻自己,借物言志,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句与译文对照表: | 第1-5句 | 注释 | |:--------:|:----------------------------------------------------------:| | 春晖,美华孝子也 | “春晖”是春天的阳光,象征着温暖和希望。“美华孝子”指的是孝顺的儿子
【注释】 吴桓王墓:指吴国君主夫差。夫差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诸侯,在位期间曾率军攻伐楚国。后被越王勾践打败,被迫自杀。 盘门:古城墙名,又名虎圈门。南郭边:即城南。 玉凫久化土:玉凫,一种神兽,形状像鸭,全身有五彩羽毛。化土:化为泥土。 石上赤乌犹纪年:石上刻着的“赤乌”二字,记录了这一年的时间。赤乌,古代传说中鸟的颜色,这里指代年份。 寒食:即清明节。 东风满地飘榆钱:寒食时节,人们扫墓祭祀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栖霞岭南湖水阴,墓木两株高百寻。 - 注释:在栖霞岭南的湖边,有一座墓地,墓前的树木高达百寻。 - 译文:在栖霞岭的南面湖畔,有座墓地,墓旁的两棵大树高耸入云,达到百丈之高。 2. 鬼神撝护霜雪干,日夜怒号风雨音。 - 注释:这些树木仿佛是神灵所守护的,即使是霜雪也无法使其凋零,它们日夜发出雷鸣般的声响,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 译文:仿佛是神灵守护的树
【解析】 1. “书画舫小集分韵得春字”中“书画舫”是船名,“小集”是聚会的地点,“分韵得春字”是诗题。 2. 此句下注释:作者在书画舫上与友人小聚,并分韵赋诗。 3. 译文:雪舫夜寒虹贯日,溪亭腊尽柳含春。 赏析:此联以“雪”、“虹”为比,描绘了一幅雪后江天一色的壮美景象,又借“冬去春来”之意,点出时序已至早春,烘托出一种闲适愉悦的氛围。 4. 译文:将军结发开全武,隐者逃名愧子真。 赏析
卑栖拙谋身,旷望时纵目。 山气晓亦佳,烧痕晴自绿。 轹金扳松屑,解缨濯岩瀑。 幽怀良自怡,谁云有延促? 注释: 卑栖拙谋身:安于简陋的居所,过着朴素的生活。卑栖,指安于低贱的地位;拙谋,指不追求功名利禄;身,指自身。旷望:放眼远眺,眺望。 山气晓亦佳:清晨的山间气息也是美好的。山气,指山中清新的空气;晓,指早晨;佳,美好。烧痕:指山间的残火痕迹。 轹金扳松屑:用脚踩碎松针。轹金,踩碎金子
这首诗是《竹夫人》,作者不详。诗中通过描绘竹夫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之情。 首句“墨台有淑媛,不嫁敛眉妩”,描绘了竹夫人的美貌。墨台有淑媛,指的是墨台有一位贤淑的女子,不嫁敛眉妩,意思是她不嫁作妇人,保持自己的美丽和气质。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竹夫人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次句“江南夏六月,火五金伏土。”描绘了江南夏季的景象。火五金伏土,意指江南夏季炎热,万物生长
夏驾湖 吴王城西夏驾湖,至今草木青扶疏。 想见吴王来避暑,后宫濯濯千芙蕖。 酣红矗翠总殊绝,谁似西施天下无? 西施醉凭水窗睡,曼衍鱼龙张水戏。 月上湖头王醉醒,归舟莲炬繁如星。 不知拥扇暍人者,日夜窥吴不暂舍。 注释: 1. 夏驾湖:指吴王城附近的西湖。 2. 吴王城:指吴国的都城,今江苏省苏州市。 3. 西夏驾湖:指在吴王城中的湖泊,与吴王城相连,是吴王的避暑胜地。 4. 草木青扶疏
山居图二首其二 惟是安僻境,本非薄荣名。松根听泉坐,溪边看云行。夜雨下黄叶,春风开紫荆。物理有代谢,古人谁独生? 注释: - 安僻境:居住在偏僻的地方。 - 本非薄荣名:本来不是为了追求名誉而生活。 - 松根听泉坐:在松树下静静地听着泉水的声音坐下。 - 溪边看云行:沿着溪边的小路欣赏云彩的流动。 - 夜雨下黄叶:晚上的雨声伴随着黄色的树叶飘落。 - 春风开紫荆:春风中紫荆花盛开的景象。 -
注释: 姑苏台:位于苏州城西,是吴王夫差的行宫。 城西高台高百尺,传是吴王旧游迹:城西有一座高高的台子,据说是吴王夫差曾经游玩过的地方。 百花正开西子醉,明月芳洲照清夕:在盛开的百花丛中,西施仿佛陶醉了一般,而皎洁的月光映照着美丽的湖泽,照亮了宁静的夜晚。 娇颜如花醉王侧,城上乌啼晓星白:西施的美貌如同盛开的花朵一样让人陶醉,而城上的乌鸦也在清晨的阳光下鸣叫,发出清脆的声音。 歌鼓声消醉未消
凌波仙 迢迢湘浦秋,盈盈洛川月。 镜空离鸾舞,天远孤鸿灭。 木叶向人下,瑶草带愁折。 有怀无由寄,琴心谩三叠。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迢迢湘浦秋”: “迢迢”意为遥远,表达了秋天时节湘江之水的深远和辽远。湘浦是湖南的一个著名湖泊,秋季时水面显得格外辽阔。 2. “盈盈洛川月”: “盈盈”形容月光明亮清澈,洛川指的是洛阳附近的一个美丽湖泊,月光在这里显得更加柔和和宁静。 3.
【注释】 ①肥:马儿健壮。②瘦:马儿瘦弱。③臕:指马的腹部,这里指马的脂肪。④瓠:葫芦,一种瓜类植物。⑤虹:彩虹。⑥天闲粟:天上的谷物,指战利品。⑦血战功:指战场上杀敌立功的成绩。 译文: 狮子花娇艳欲滴地踩着暖风,肥胖如瓠的马肚中充满脂肪,气态像彩虹一样美丽壮观。多年来它肆意饱食,如今又收获了天上的谷物,北方边疆正是收成的季节,马儿应该得到丰厚的战功。 赏析: 这是一首咏马诗
【注释】: 游鱼图:指描绘游鱼的绘画。泼剌春波:形容春天水波荡漾的景象。方池:方形水池,泛指池塘。容得五湖心:能容纳五湖的水。五湖,泛指长江中下游五大湖泊,如太湖、鄱阳湖等。砚坳(yàn áo):砚石的凹处。神龙:此处指游鱼。邈:(miǎo)遥远,这里表示难以捉摸。旱岁霖:干旱的年份,霖,久雨的意思。商岩:即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西北,秦岭北麓,有高山耸峙。商岩旱岁霖,意谓商山之高远,久旱不雨。
题画六首其六(仙人楼观隔层霞,隐者烟萝便作家。万壑千岩何处是?停桡试问碧桃花)是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徵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仙人楼观隔层霞:描绘了一幅仙人在高楼之上俯瞰的景象,楼阁之上云雾缭绕,仿佛与天空相接,形成了一种仙境般的画面。 2. 隐者烟萝便作家:描述一位隐士在烟雾缭绕的山林中找到了归属感,这里成为了他生活的家园。 3. 万壑千岩何处是
【注释】: 1. 题文山佩刀帖:在文山的墓前题写一首哀悼诗。文山,指南宋名将文天祥(公元1236~1283年)。他以抗元大义被害,临刑时从容不迫,大呼:“吾不能见家国破败!”后谥忠烈。后人称他为“文山”。 2. 径露:路上的露珠。 3. 金柄:铜质柄。 4. 空闻断指血淋漓:听到传说是文天祥被害时断指染红泥土而流下的鲜血。 5. 杜鹃啼暗江南月:传说杜鹃鸟悲鸣时,其声如泣血
【注释】 子昂:指苏轼,字子瞻。东坡:指苏轼的别墅在东坡(今四川眉山县),故称。王孙:贵族子孙,此借指诗人。戏墨:即“嬉墨”,游戏笔墨,随意挥洒。毵、海南:都指苏轼贬居惠州时的地名。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写的一首送别之作。 开头两句写自己和友人一起游赤壁,观赏大江美景,饮酒赋诗,欢声笑语不断,气氛非常热烈。接着写酒席散后,大家依依惜别。最后两句是说:我们分手之后,您去江南,我到岭南。
东坡笠屐图 得嗔如屋谤如山,且看蛮烟瘴雨间。 白月遭蟆蚀不尽,清光依旧满人寰。 注释: 1. "得嗔如屋"和"谤如山":这是苏轼自谦的表达方式,意思是说自己的诗文才华不如杜甫、韩愈等人的诗歌,就像房屋被风刮坏了一样。 2. "蛮烟瘴雨间":这里的"蛮烟瘴雨"形容了当时南方地区气候恶劣,瘴气严重,人们生活困苦。 3. "白月遭蟆蚀不尽":这里的"蟆"是指蛤蟆,"蚀尽"则是指被破坏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