沩山人日马蹄忙,悬胜轻寒剪剪黄。
闲笑梅花无媚骨,至今不洗寿阳妆。
【注释】
①沩山:即沩州,今湖南长沙。
②“闲笑”二句:意谓梅花虽无媚骨,却自有高洁风姿,所以至今仍不洗去脂粉,保持天生丽质。寿阳妆:即指《长恨歌》中所云的唐玄宗宠幸杨贵妃的故事中杨玉环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上元(正月十五)观看了野庙元宵灯会后写的。诗人以梅花自喻,借梅之傲霜凌雪、清香幽独,暗寓自己的不慕荣利、孤高自许的志向和品格。诗的前两句用“忙”、“剪剪黄”等词描绘出春天的景色,表现了新春伊始时的生机勃勃,同时也暗含出作者此时的心情,他急于出门看灯,而马蹄声又似乎在催促着归家的脚步。接着写自己观灯所见,“随所赋得十绝”,这是全诗的主体部分。“其五”指的是其中的第五首,即《观灯有感》。
此诗为观灯而题,故开篇即点明观灯之事,并交代观灯的时间和地点。“霁日”是雨过天晴之意,说明天气已放晴。“霁复雪”则说明雨过之后不久又降下雪花。“亦不废”三字,表明即使在雨雪交加之中,人们也仍按时外出赏灯。“出谷日复晴”中的“谷”字,既指京城长安,又暗指诗人当时被贬谪的地方——湖南。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谐音双关法,将自己从京城贬谪到湖南的遭遇巧妙地融入了诗中。“归乡涂宿”中的“涂”字,既指旅途,又暗指诗人当时的处境。“宿上元”中的“上元”,即元宵节;“宿”,即居住、停留之意。“上元观灯”中的“上元”,既指元宵节,又指诗人当时所处之地。“野庙随所赋得十绝”中的“野庙”,“随所”二字,说明作者游览的是一些野庙,这些野庙可能并不壮观。但即便如此,它们仍能吸引众多游人驻足观赏,可见其吸引力之大。“赋得十绝”中的“赋得”,即作诗的意思。这里的“十绝”是指诗人观灯后写下的十首诗。
【译文】
沩山人日时,马蹄匆匆忙忙,悬胜的轻寒,把黄色的花朵剪裁得更加鲜艳娇嫩了。
我闲笑着梅花没有媚骨,至今还不洗去那脂粉,保持天生丽质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