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昔同往,天寒今独行。
汝死不自悲,我老难为情。
死者若不悲,死当胜于生。
霜重草尽委,山空泉自鸣。
我发既尽白,我怀何由平。

【注释】

庚午:年号,唐僖宗干符五年。淦州:今江西赣县西北。凤二:指亡孙凤的排行,凤第二。《全唐诗》作“汝二”。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写诗人怀念已故孙子的情景。

开头两句是说:当年我们同路同行,如今你却死去了,我独自一人行走在寒天冷地中。“天寒”二字,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凄苦之情。后两句是写对死者的哀悼,表达了他对生死、悲喜的豁达态度。

“死者若不悲,死当胜于生。”这是全诗的核心句,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认为,如果死者不悲伤,那比活着还要好。这里用反诘的语气来表现自己对生死问题的深刻理解,也显示了自己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霜重草尽委”,这一句是写景,渲染了秋末冬初萧瑟凄凉的氛围,为全诗营造了一个苍凉悲怆的环境气氛。

“山空泉自鸣”,以动写静,以声写情,把泉水的声音与山空的寂寥相融合,使全诗显得更加沉静。而“鸣”字,则给人以强烈的感觉,使读者仿佛听到了泉水在空山中的回响和呼唤,从而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情。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自己感情的抒发。他感叹自己头发都白了,可自己的心却无法平静下来。“我发既尽白”,点明了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而诗人仍然无法释怀;“何由平”,则是表达了他对生死问题的困惑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亡孙的追忆和感慨,展示了诗人对生死的超脱和豁达,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