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地几千载,凭高豁醉眸。
沙寒枉渚月,树老德山秋。
遗恨从天问,孤忠寄远游。
荒祠重回首,又听竹枝愁。
招屈亭
胜地几千载,凭高豁醉眸。
沙寒枉渚月,树老德山秋。
遗恨从天问,孤忠寄远游。
荒祠重回首,又听竹枝愁。
注释
招屈亭:即屈原的招魂之亭,位于今湖北省荆州市。
胜地几千载:胜地,指招屈亭所在地,历史悠久;几千载,形容时间长久。
凭高豁醉眸:凭高,站在高处;豁醉眸,开阔视野,忘却烦恼。
沙寒枉渚月,树老德山秋:枉渚,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荆州市。德山,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荆州市。这里的“沙寒”和“树老”都是描写环境的变化,表现出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遗恨从天问,孤忠寄远游:遗恨,指屈原的遗恨;天问,指屈原向天发出的疑问;孤忠,指屈原的忠诚;远游,指屈原的远大志向。这里的“从天问”和“寄远游”都是表达诗人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荒祠重回首,又听竹枝愁:荒祠,指荒芜的招屈亭遗址;重回首,再次回到遗址;又听竹枝愁,听到风吹过竹林的声音,让人感到悲伤。这里的“重回首”和“又听竹枝愁”都是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未来的担忧。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通过对招屈亭的历史遗迹及其周边环境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屈原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诗人开篇就点明了招屈亭的地理位置——胜地几千载,表明这个地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接着,他描绘了站在招屈亭上所看到的景象,沙寒枉渚月,树老德山秋。这里通过对比沙冷、月明、树老等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而孤忠寄远游,则展现了诗人对屈原的深深思念和对其忠诚品质的赞美。
诗人在诗中多次提到了屈原的名字,如“遗恨从天问,孤忠寄远游”。这些句子不仅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之情,也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诗人通过对屈原的追忆,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出一种深沉的爱国情怀。
诗人再次回到了招屈亭遗址,并听到了风吹过竹林的声音,让人感到悲伤。这里的“又听竹枝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未来的担忧。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招屈亭及其周边环境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屈原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同时,诗人通过反复吟咏屈原的诗句,展现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