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矫风神义与忠,堂堂父子陇西公。
孤城抗节前朝事,万死开边此日功。
上国贤藩俱倚重,诸孙此志独称雄。
两碑读罢登高望,落日祠堂满树风。
【注释】
矫矫风神义与忠:矫矫,威武的样子。矫矫,形容气节轩昂。
堂堂:雄伟的样子。这里比喻汪氏父子的声威显赫。
陇西公:指唐朝名将李光弼的儿子李光进,曾任陇西郡守,故称陇西公。
孤城抗节前朝事:孤城,指单于城,在今呼和浩特附近。抗节,指坚守不屈。
万死开边此日功:万死,指冒生命危险,为国家出力,立下赫赫战功。
上国贤藩:指唐朝。上国,指唐朝是天子之国,国家强大。
诸孙:指李光弼的儿子,即李光进、李光弼的儿子李承勋和李承寀。
此志独称雄:称雄,指有杰出的才能和成就。
两碑读罢登高望:读罢,指读完诗后。登高望,指登上高处远望。
落日祠堂满树风:落日,指夕阳。祠堂,指祭祀祖先的场所。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读汪氏义武忠烈二碑的感受,抒发自己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诗中以赞美英雄为主调,同时夹杂着一些议论和感慨,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首句“矫矫风神义与忠”是赞颂汪氏父子的崇高品质。矫矫风神,意为威武刚正的气节;义与忠,指的是忠诚义气的品格。诗人用“矫矫风神”来形容汪氏父子的英勇气概,以及他们那种刚直不阿的精神境界。
次句“堂堂父子陇西公”。这句话是对汪氏家族的描述,强调了他们的家族声望和地位。陇西公,是对汪氏父子的尊称,因为汪氏家族世代为官,在唐朝时期享有很高的声誉。
第三句“孤城抗节前朝事”,诗人通过描述汪氏父子坚守边疆、抵御外敌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对国家忠诚的决心。孤城,指的是孤立无援的城池;抗节,表示坚守节操、不屈不挠的精神;前朝事,是指历史上的往事。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汪氏父子为国家做出的贡献的敬仰之情。
第四句“万死开边此日功”,诗人通过对汪氏父子为国家付出的巨大牺牲的赞美,表达了对他们英勇行为的赞扬之情。万死,指的是冒着生命危险去开疆拓土;开边,是指为国家开辟边疆;此日功,是指这些英勇行为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汪氏父子为国家付出的巨大牺牲的敬仰之情。
第五句“上国贤藩俱倚重”,诗人通过对汪氏父子的地位和重要性的表述,进一步赞美了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上国,指的是强大的国家;贤藩,是指贤能的藩镇;俱倚重,表示大家都依赖他们的重要性。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汪氏父子为国家做出的贡献的敬仰之情。
第六句“诸孙此志独称雄”,诗人通过对汪氏家族后代的期待和期望表达出来。此志,指的是汪氏家族后代所抱持的志向;独称雄,表示只有他们在同辈中表现出色、突出众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汪氏家族后代的期望之情。
最后一句“两碑读罢登高望”,诗人在读完汪氏家族的事迹后,站在高处远望远方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两碑,指的是汪氏家族的事迹被刻成石碑;读罢,意味着读完诗歌;登高望,表示站在高处远望远方的情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读完汪氏家族的事迹后,感到心情激动和振奋,想要站在高处远望远方的景象。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了,情感真挚深沉,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汪氏家族英雄人物的崇敬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