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真为不死乡,云霞影里望残阳。
珠楼玉殿空为体,翠树金花密作行。
款款好风摇菡萏,依依流水带鸳鸯。
分明记得无生曲,便请知音和一场。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理解、分析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及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审清要求,把握关键语句“净土真为不死乡”“翠树金花密作行”等,结合注释和译文,体会诗歌意境,然后分析运用的手法及作用。
“怀净土诗 其二”,这是第二首《怀净土》。“净土”是佛教语,指阿弥陀佛所居住的地方;“真为不死乡”是说这里真是一个长生不老的乐土。“云霞影里望残阳”,在云霞的掩映下,远远地看那夕阳西下,一片凄然,令人感伤。“珠楼玉殿空为体”,这里的楼阁宫殿虽然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但是徒有其表,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一堆废材而已。“翠树金花密作行”,这翠绿的树木间,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朵,它们密密地生长着,好像织成了一张锦绣的锦被。“款款好风摇菡萏”,“款款”形容荷花随风轻摆的样子。“菡萏”是莲花的别称。“翠树金花密作行”一句中“行”,通“航”,航行的意思。《楚辞·九歌·河伯》:“乘赤水兮旋回,见羽衣兮引舞。”意思是:乘着赤色的河水旋转回来,看见穿着羽毛衣服的人起舞,翩翩如飞。诗人把“菡萏”比作船,把“翠树”“金花”比做帆与桨。“清风徐来水面宽,一叶扁舟载月去”,写船上人荡舟湖面,清风徐来,湖水宽阔。此时明月已高悬于空中,船随流水,载着诗人飘荡而去。“分明记得无生曲,便请知音和一场”,这句的意思是:我清楚地记得当年那首无生曲,请你为我伴奏一场。“无生曲”是白居易的名作之一,也是一首著名的琵琶名曲。白居易曾写过一首《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无生曲”即此曲。“知音”是指懂得音乐的人。白居易的这首诗,写的是在一次宴会上听琵琶演奏时的感受。作者当时听到这首琵琶曲,觉得非常熟悉,仿佛又听到了当年自己创作的《琵琶行》,于是欣然邀请在座的宾客一起听曲。“便请知音和一场”的意思是:我就请在座的诸位朋友一起欣赏这支曲子。最后以“明明白白心自足”收尾。
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隐居香山时所作。全诗通过对香山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人还借用《琵琶行》中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答案】
(1)净土真为不死乡,云霞影里望残阳。
净土:佛教语,指阿弥陀佛所居住的地方。
不死乡:指极乐世界。
残阳:日暮时分的夕阳。
赏析:
本句写诗人遥望香山之景,感叹自己身居此地却如同在另一个世界。
(2)珠楼玉殿空为体,翠树金花密作行。
珠楼玉殿:指香山的楼台殿阁之美。
空为体:徒具形式,无实际用处。
翠树金花:形容香山的花草树木繁茂。
密作行:密布成行,形容草木繁多。
赏析:
本句写诗人看到香山美景后产生的赞叹之情。
(3)款款好风摇菡萏,依依流水带鸳鸯。
款款:柔美的样子。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
鸳鸯:鸟名。
赏析:
本句描述的是一幅美丽的画面。风吹动荷塘中荷花摇摆,水流带动鸳鸯戏水。
(4)分明记得无生曲,便请知音和一场。
分明:清清楚楚,明显可见。
无生曲:《琵琶行》中的一首著名乐曲名。
赏析:
本句写诗人在宴会上听到《琵琶行》的乐曲后产生的感受。他想起了当年创作《琵琶行》时的情景,因此请求知音共赏这一美妙的乐曲。